首页 > 各方评论

老师家长与手机“争人气”,关键要让孩子自愿放下手机

本站发表时间:[2020-09-18]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殷呈悦
  为避免学生对网络和手机的过度依赖,新学期开始后,北京市教委号召老师和家长行动起来,与手机、平板争关注度,要求各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引导和管理,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同时,提醒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责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配合学校行成合力。
  作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当代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便利通达耳濡目染,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方法差不多无师自通。手机、平板、电脑的狭窄屏幕里,映出越来越多的娃娃脸;游戏、动漫、聊天的斑斓世界,成功牵引孩子有限的注意力。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和眼界的开阔帮助良多,但相比之下,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作用和不良影响更加突出。一个典型的例证是,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天价打赏等问题久治不绝,由此造成的学习成绩下滑、家庭财产损失更成为普遍现象。
  为矫正孩子对网络的过度使用,不少老师想尽办法“围追堵截”,有的家长甚至不惜大打出手。不过,这些方法的疗效微乎其微,如果把握不好分寸,非但不能有效制止学生沉迷网络,还可能引发其抵触和叛逆的情绪。北京市教委提倡与手机“争人气”,用丰富的班级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轻松的班级氛围提高教学的亲和力,通过充实的周末生活让孩子懂得生活里的美好远不止网络和游戏……与强制性管教相比,这种积极正向的引导,显然更讲究方式方法,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相信在学生的眼中,形成如此合力的老师和家长,也会从原来不许自己玩手机的“敌对者”,变成了带领自己回归正常生活的“同路人”;这些做法自然有利于消减其逆反的情绪,避免直接的冲突,架起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友好沟通的桥梁。
  引导青少年将注意力从网络世界转移到生活本身值得提倡。不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依恋,还需要青少年自身认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自觉做到限时、安全、理性上网。北京一名小学校长表示,玩网络游戏表面看是一种兴趣和爱好,实质考验的是自制力和规划管理能力,而这些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们的未来。因此,比帮助孩子转移上网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让青少年明白合理支配注意力对成长过程的特殊意义,真正掌握不被网络束缚的自觉性和自控力。老师和家长不妨共同帮助青少年建立起一套规则意识,在时间安排中既保障学习阅读的必要时间,也留出休息娱乐的充足空间,让孩子们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体味自主自律的幸福感。
  如果青少年能做注意力的主人,而不是被注意力牵着走,那老师和家长的一片苦心才算真正达到了目的。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