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司法为民

亲情冰封社矫对象内心坚冰如何消融

本站发表时间:[2019-08-19]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相关背景

  北京市司法局在北京市率先分批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录38名矫正帮教专职司法社工,于2019年3月1日正式上岗。司法社工是司法行政部门自主培养的专业辅助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以第三方劳务派遣的形式进行管理,司法行政部门落实专业化、职业化培训。

  近半年的实践证明,司法社工发挥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文化结构、年龄配置、履职能力等方面岗位匹配度高,适应当前矫正帮教工作发展需要,弥补了现阶段基层专职司法行政力量的不足,专职专用、专岗专用,顺应了群防群治的需要。

  讲述人:李拯(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西长安街司法所矫正司法社工)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到西长安街约有6公里路程。曾经,每天晚上11点多,都会有一位80多岁的老父亲,骑着自行车往返在这条路上,无冬历夏。

  这位老人叫何爱军(化名),他的女儿何娜(化名)患有较为严重的双相情感障碍,一种被称为躁郁症的严重精神疾病。

  何爱军为了确定女儿这一天是否平静度过,每天骑车到女儿家楼下,守到她熄灯睡下才回家。

  在我眼里,这是一段温暖的故事,这位父亲可谓尽职尽责。然而,现实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差,女儿20多年没有叫过爸妈了。

  认识这一对父女,是因为何娜因犯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2019年1月到西长安街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何娜是我成为司法社工后第一个工作对象。

  在与这家人的接触中,我对他们有了进一步了解。原来,何娜小时候父母把她的弟弟送出国留学,却把她送到爷爷奶奶家。20岁出头时,父母给何娜介绍了男朋友。没多久,二人结婚生子,却因为对方婚内出轨而离婚,给何娜带来不小的打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段消沉的日子里,与何娜亲近的奶奶去世了,导致她患上精神疾病。

  此后,在何娜眼中,父母不仅不爱她,而且欠她的。疾病让何娜的情感变得十分敏感脆弱,她把一切不如意归结到父母身上。父母做什么她都不领情,反而三天两头去父母家里找事吵闹。两位老人实在不堪惊扰,曾多次报警。

  “她把我们逼得快没有活路了。”何爱军曾对我诉苦。何爱军离开时那个苍老的背影,写满了爱与无奈。

  社区矫正的第一步就是回归家庭。针对何娜思想认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亦刚亦柔的工作方案。刚性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必须落实,要让她感觉到司法的威严公正。但针对她的特殊病情,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尽可能减少对她的刺激,同时在思想上教育感化她。

  “奶奶去世后,你父亲怕你想不开又怕见面刺激你,不敢进你家,就每天守在你家楼下,等你熄灯后才一个人骑车回家。若不是父母,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知道报答养育之恩,何况人呢。”

  “你也有孩子,做父母的对孩子有多么用心,你也是知道的。”

  “父母做这些不是欠你的补偿你,而是他们爱你。他们还能陪伴你多少年?你应该知道感恩,好好珍惜这份爱。”

  “很多人小时候像你一样,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那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是双职工,工作忙照顾不过来孩子。所有父母都是国家的建设者,国家能有今天的成就,他们都是做过贡献的,我们应该理解他们。”

  在教育谈话中,我们让何娜了解父母为她做出的牺牲、体会父母的爱,修复他们之间的关系。

  “你看到‘白大褂’心里不舒服,不愿去医院拿药,是你父母跑好几里路帮你代领的。”

  “你生病住院不方便,有些事情是你父母代办的。”

  在入户访谈中,我们尽量把每件事情说清楚,为的是让何娜知道,很多原本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父母在代劳。

  我们把个别谈话时间确定在上班前,让何娜有更多时间顾及自己的生计。为了保护她脆弱的情感和尊严,我们尽量减少入户走访的人数,着装上尽量以便装为主,减少不必要的影响,让她体会到司法的温暖和做人的尊严。

  西长安街司法所与社区、派出所、平安医院、社区医生多次召开协商会议,对何娜的矫正方案和实施方法进行沟通调整。例如,在社区公益劳动中通过聊天的方式多对何娜进行思想疏导。我们还帮助何娜申请到免费药物,减轻她的经济负担。

  “每次接触时间不要太长,要有耐心,接触时尽量有司法社工在场……”我们经常这样嘱咐何爱军老两口,帮他们想一些减少冲突的方法。

  何娜参加社区矫正两个月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她在电话里叫我爸爸了。”一天,何爱军来到司法所激动地对我们说。这个作为父亲最容易听到的词,却让老人当着大家掩面而泣。

  不知道怎么表达谢意的何爱军送来一面锦旗。他说,此前没有听说过司法所,也不知道什么是社区矫正,没想到在这里能让何娜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从那之后,每逢节假日,何娜都会打电话问候父母,与老两口的话渐渐多了起来。

  我知道的变化远不止这些。一开始在矫正学习中,何娜总是闷着头听课,通过几个月的法治课、国学经典故事、案例解析、历史事件等丰富的课程学习,她不但积极做笔记还经常提问,性格开朗很多,愿意和我们聊生活中的事情。

  此前,我当了多年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员。2018年,得知西城区司法局招聘司法社工,由于心里一直觉得“司法”二字非常神圣,就报了名,通过考试成为司法社工,可以说是慕名而来。

  每个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都不相同,配置司法社工正是为了增加社区矫正力量,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升矫正效果,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在多方努力之下,何娜身上发生了可喜的转变,让我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价值,更加坚定了做好司法社工的信念。这8个月,我经历了学习、适应、磨合、融入的过程,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社区矫正工作能够容纳吸收的内容和方法很多,我希望自己不断在工作中积累、沉淀、创新,对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有所贡献。

  本报记者 张昊 整理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