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库 > 最新推荐

刑警队里的“史三有” 从警九年破案千起

本站发表时间:[2018-10-02 ] 来源: 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于平平

今年32岁的史景文,有个头衔叫“史三有”!同事眼中的他有着坚韧的毅力、稳健的作风以及过人的睿智。2009年北京警察学院毕业从警以来,始终鏖战在刑事侦查一线,先后参与破获各类案件1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00余万元,现担任平谷分局刑侦支队五中队副中队长。

侦查破案的“行家里手” 

史景文说从小就有一个刑警梦,爱听中国古代大侦探狄仁杰的故事,也喜欢外国福尔摩斯的传说,但更仰慕中国警察中的侦查英雄。当他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刑侦民警后,当初的新奇和神秘逐渐褪色,所能体会到的只有苦与乐。 

苦,来自于永不停歇地寻找破案线索,追寻让犯罪嫌疑人低头认罪的证据;乐,是一个个案件水落石出,一件件失物得以归还,冤魂得以昭雪,家属心灵慰藉。 

在刑警锤炼的9年时间里,他在侦查破案方面有自己的“天分”,这天分却不是先天而成,而是骨子里那份从警的初心和侦查破案伸张正义的渴望。有时为找到破案的蛛丝马迹,他看监控录像一看就是一个甚至几个通宵,不发现点线索就没法睡觉。 

就这样一点一滴的磨练,他总结了自己一套侦查破案工作方法,并研发制作了微课程,成为了分局的精品课件,成为基层打击办案的重要方法。 

洞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参加公安工作的第一天,史景文就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了一句话:“上班一分钟,干满六十秒”。就是凭着那股对案件不破不休的“狠劲儿”和忘我工作的“痴劲儿”,他在从警的道路上从未放慢奔跑的脚步。无论是现场勘查,还是侦查过程,他都尽可能地去多发现、多搜集与案情有关的信息,洞察秋毫,绝不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久而久之,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他说:“哪怕是一个极小的细节,都有可能是拨开迷雾的关键,因为刑侦工作就是要善于发现、分析案发的每个小细节。”  

2017年5月,平谷区发生一起疑似被侵害案件,一名女性事主失联,银行卡内存款被取出。通过初查,发现取款的嫌疑人戴鸭舌帽、戴口罩。接案后,小史和同事们调取了银行周边的监控录像,开展了大量走访调查工作,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因为没有其它有价值的线索,小史一帧一秒地重复观看取款录像,他触电般发现嫌疑人带的帽子上隐隐约约地有个小价签。小史果断推断帽子应该是近期购买的。 

最终,办案民警在一家超市发现了同款的帽子,获取了嫌疑人基本情况。2017年6月2日,成功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杀敌致果的“铁骨硬汉” 

端坐办公室时,史景文反复揣摩每起案件的现场,深沉凝思,静如处子;一线抓捕时,史景文又能挺身而出抢抓战机,动如脱兔。刑警,每一次与嫌疑人的博弈,都潜藏无可想象未知的风险,但史景文相信狭路相逢勇者胜,他总是冲锋在前、勇猛精进,一往无前、杀敌致果。 

2015年8月的一天夜晚,史景文与战友在河北省兴隆县执行抓捕任务时,嫌疑人为逃避处罚,连续窜下路边多个陡峭山坡,为摆脱民警追捕,嫌疑人突然从4米高的山崖跳下,小史紧紧跟随嫌疑人毫不犹豫地跳下,死死地将嫌疑人压在身下。事后小史才发现自己是从树冠中滑落,面部四处划伤、一只眼睛浸满血水,模糊不清。等送到医院缝合处理后,才发现最近的伤口就在左眼睑,差几毫米就划破眼球。 

史景文坦言:“事后回想自己也感到后怕,但是跟随嫌疑人跳下山崖的那一瞬间,什么都没想也不容想”,面对脸上的疤痕,他总是笑着说“这就是咱刑警历经沧桑的印记”。 

9年的从警生涯,是一个少年怀揣梦想的追梦之旅,从青涩到成熟,从腼腆到自信,他经历一个蜕变,这个蜕变让他变得更加踏实、更加稳健。他说,“现在的所有努力都只为除暴安良维护公平正义,只为积聚能量实现从警生涯中的一次次完美飞跃。” 


[供稿单位: ]   [责任编辑: 郜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