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面孔

张鹏:扫黑除恶不走过场,为平安生活坚守正义底线

本站发表时间:[2021-01-29]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高煦冬 李婧怡 王圣淼
  
  北京市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法院首届刑事审判业务标兵、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副庭长张鹏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获奖名单里。荣誉背后的他,既是一位能在几百本卷宗前坐到深夜的刑事法官,也是一位能在庭审现场“镇住”黑恶势力的审判长,更是一位会逐字逐句精研裁判文书的“作者”。
   开庭就是走过场?法律威严绝不容挑衅!
  (2018)京0108刑初2644号,张鹏以此荣获第三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荣誉,该案是张鹏审理的扫黑除恶大要案之一--恶势力团伙张艳超等17人涉嫌犯破坏生产经营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
  
  在石河营村,以张艳超为首的恶势力团伙不光有打手,还有军师和会计,专门有组织、有预谋地欺压百姓。他们在村里是“村霸”,走出村子就是“恶霸”。
  将这些“恶霸”收网后,审判重任就落在了张鹏的肩上。召开庭前会议的当天,提押被告人的路上,还上演了尾随囚车、穿插车队、向恶霸传递消息的“好戏”,团伙头目张艳超更是公然喊话:开庭就是走个过场。
  庭前会议开了整整两天,二百多组证据材料交错矛盾地摆在眼前。举一个最直接、最简单的例子,有两封信,一封是详细记录张艳超恶势力团伙各种暴行的举报信,另一封是布满村民签名的请愿书。面对两组截然不同的证据,张鹏选择启动庭外调查。
  起初,有的村民来到法院,只是潦草几句,眼神中也刻意回避,还有的村民一接到电话,便匆忙挂断了。随着案件的深入挖掘,张鹏在村民支支吾吾的话语中发现了端倪。原来,请愿书都是张艳超的家属挨家挨户上门胁迫村民签的字。
  面对辩方对证人证言真实性的质疑,同时为了打消村民出庭作证害怕被打击报复的顾虑,合议庭通过面对面的方式,逐一对证人证言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取证核实。最终,对其要求村民出庭作证的要求不予采纳。
  “一个被告人的回答很有可能影响整场庭审,唯有把一切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考虑得周到,再周到,才能确保在恶霸出”幺蛾子“时,硬气回怼。”张鹏说。
  庭前会议上,“每个人说话之前,都会不由自主地抬眼看看张艳超的表情。”此时,对证据的全盘掌握化为张鹏控制庭审的底气,他提前和看守所做好沟通,对于如何关押、如何安排警车和暂看室等,都做了详细规划,并合理安排发言顺序,避免串供。
  在庭前会议的扎实基础和合议庭的稳定控制之下,法庭审理高效进行,比预想中快了一天。张鹏悬着好几个月的心终于放下了,同时也更加笃定了自己的信念:寻根究底、除恶务尽,捍卫法律尊严,守护基层平安。
   96页、66424字、1个小时
  判决是法官张鹏的工作内容,更是他将法律精神、法律逻辑运用于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一篇好的判决书,不仅要让当事人服气,让同行认可,更重要的是要让人民群众看得懂、信得过。
  张艳超案的判决书长达96页、66424字,宣判时张鹏念了整整一小时。这不是他写过最长的判决,却称得上是职业生涯中的难度top3。11起犯罪事实、214组证据,深夜的办公室里,张鹏熟悉每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和性格特点,知道每份证据材料在卷宗中的具体位置。大前提、小前提,法律原则、法律规则,他在脑海中画出一条条逻辑链,再落实到每字每句。他不用翻开卷宗,就能知道证据材料的具体位置,他的脑海中常常就像放电影一样,勾勒出一幅幅具体画面。
  张艳超案是一个有组织的犯罪案件,下笔时,张鹏要求自己首先要准确表述案件事实,清楚展现犯罪组织的轮廓、特征和危害性。在尊重客观事实和证据基础上,张鹏会适时投入感情,“并非用感情代替理智和证据,而是要将黑恶犯罪的危害性向全体公众表达到位。”最终,张艳超案判决获得海淀法院第九届“金玫奖”优秀裁判文书评比第一名、“2020年北京法院优秀裁判文书网上互评活动”三等奖、第三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张鹏也完成了作为法官的自我挑战--把高难度的判决,写成优秀的判决。
  
  立足审判,张鹏从不曾停止书写和思考。办完张艳超案,他撰写的《司法审查认定“恶势力犯罪组织”的要点及思路》获评全国法院系统2020年度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他和法官助理计莉卉撰写的《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王欣等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对互联网领域犯罪定罪量刑、推动互联网行业环境规范,均进行了专业分析和思考,入选《刑事审判参考》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典型案例。不仅如此,其撰写的论文曾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三等奖,多篇案例被《刑事审判参考》《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等刊物刊载;参与的调研课题获得北京市法院调研成果一等奖,提出的建议被相关司法解释所采纳……
  
  精耕刑事审判16年,张鹏信守着第一天披上法袍时的承诺:既执法槌,就须做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公正判决,写出严谨周密的裁判文书。因为办案和文书不仅面向个案当事人,更面向全体公众,面向刑事司法的未来。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