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7年专题 > 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 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 尹 飞

尹飞: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本站发表时间:[2016-10-10]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今天我的主题,是对于首都法律人才培养和质库建设的思考,应该说,我的专业是民法,对于这个命题,只能说一些基本的认识,有不当理解请求各位指正。

首先,首都法学培养和智库面临的的新形势,这也是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十八大和尤其是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我们国家的治理和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提出,构成了讨论今天这个命题的基础,尤其是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一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中确定我们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北京市在市委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决定,为法治建设提供了一个很难得的机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重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关系一切的工作都需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的法治人才队伍,这个人才队伍的培养既是需要我们的自身在日常工作中去加强工作,另外也需要每年我们高校,源源不断培养出后备军。

第二,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总书记也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改革和法制有利推动全国建成小康社会事业的向前发展,这可能和我后面讲的主体内容也很大的切合。

第三,就是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发展理念过程中,都势必涉及到我们在法治领域所进行的理念和回忆,北京市明确了四个重心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四个中心定位,法律人才培养我们的制度建设应该怎么做,我理解这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重点。

新形势对法律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势必提出新的要求,我个人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作用的深化、四个中心定位的落实必将对法律服务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社会法律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必将对法学院所充分发挥作用赋予新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法治体系法治人才培养结构力量,以及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物涉外法治人才,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治理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为我国法治事业培养和早造就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法学院所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及时阴影国家和首都法治建设深化改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疑难问题,提出建议。

第三,我们首都的法律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的基本方面,就法律人才培养而言,首先毫无疑问,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没有什么可说的。毕竟北京是首都、是政治中心,我们不可能培养出来,比如说,像我们前端案件里面,有些律师的素养,这种人不适合我的需要。

在专业这块,我个人认为首都的法律人才培养恐怕要着重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职业化。随着我们司法改革的推动,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进程,我们对于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所有我们现在必须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有良好的法律知识,过去很大时间,动不动乏力,必须能够适应法治之间的需要,法官给你的案子你能告诉我怎么办法,作为法律要知道从那个角度辩护,这个是我们最基础的要求。前段时间我也有幸出席了一个活动,一个模拟法庭的比赛双方都是职业很多年的律师,一个合同案件我就告诉法庭这个案子涉及到那个问题,大概是那个条文,我直接背诵出来,这个条文大家控辩半天,没有一个人讲条文全讲公平正义交易,恐怕是有问题的。

第二,国际化。无论是作为首都作为高级交往中心,作为政治中心,要处理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和相关国家的关系,还是说一带一路对外的需要,都要求我们我们培养的法学学生要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要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要了解国际商市法律,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国外的东西一无所知,对我们的指导制度怎么变迁、怎么了解怎么寄售,毫无了解,我们怎么去应对现在的国际人才竞争。尤其是按照我们国家提出的当庭协议,我们现在法律市场已经对外开放,外国律所可以直接进入中国参与相关法律案件直接和律师竞争,这种情况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完全避不涉清,也是不行的。

第三,高端化。恐怕我们首都而言,从法律教育相较而言,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就首都而言我们要更加强调高端化,我们培养因此以研究生为主体,刚才几个法官提出,一开始,也说道中国历来有进京报告的传统,作为首都作为司法机关,作为你的律师恐怕要有更高的水平,这就决定我的培养的定位恐怕是以高端的法律高端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端的涉外法律人才作为我们的核心的培养内容,因为咱们这次法学会有北京市的法治建设培训书,这个作者很好,全面描绘北京法治建设,最从我的角度我最喜欢看法学教育,我很惊讶我们法学教育竟然还有专科,我们还有中专,我们法律职业资格根据不可能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恐怕会有一个调整结构的问题。

第四,特色化。我们现在首都的有综合性大学有政法类高校财经类高校理工学科,每个学校依托的背景学科发展和学科优势不同,声援特点就业去向乃至校园资源也存在很多差异,我认为应鼓励各类高校的法学院系统在满足国家的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特长和优势,探索打造各自的学科特色和培养特色,从而在特色领域更为有效地地发挥智库作用,在特色领域培养适合我们法制实践的优秀人才,智库建设个人觉得一个基本要求立足国家法治建设,这一点很有必要强调,我们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我们国家是大的首都,因为我们是单一制的国家,所以不可能地方立场中央立场去了解特色这不允许,所以说,这就决定了首都的法学院所是在作用中,首先立足国家的大局服务国家,其次服务首都大局。结合四个中心改变建设去开展相关工作,另外及时回应这些问题,很多文化中国问题中国话语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我个人觉得更加实际一些,注重既是有的服务立法、司法的同时,要更为注重财经法治问题的研究,我们过去讲到法学,包括我们传统的法学院。我们主要是在为法院检察院为律所培养人才,我们研究主要也是各类审判各类业务来开展,但是随着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我个人觉得,我对于财经领域法治建设要投入更多经历,当然财经法学自己的定义,所谓财就是财产,经就是经济,经济法学就是以经济为调整对象公法和以财产为课题的司法,以说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去在这块我个人认为研究上还是薄弱,这个当然有客观的一些背景。

但是,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开我个人深深感到,我们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他们对于经济领域的相关立法,相关的法治需求更加强烈,可以坦率的讲过去参与相关立法请求专家学者,最后过来看一下提出一点意见到底有多少不知道,但是我深感四中全会之后很多部位,教授你们尽管说,千万别考虑利益,甚至不行让他们拿着稿子,咱们就过去了。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在我们这个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这上面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当前结合我们首都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尤其注重以下几个领域,比如产权的保护,象我们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包括国企改革过程中,包括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我们肯定会有这个政策但是政策会不会过分限制产权,甚至损坏产权研究,会不会损坏市场基础。但国际交往领域,文化产业,像北京市法学会刚刚成立了影视娱乐研究会,这就特别好,北京市娱乐业发展重点,它的法治保障是什么样,另外科技创新,我们讲一个创新制度,创新什么知识产权怎么建立,城市建设这块,有很多问题,简单的把中央财经大学的相关情况。我们自己的特色无论学科特色培养特色,在过去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用自己制度的自身的特色,有些领域,证券法不动产法及经济行政法,公共采购法PPP竞争法,全面参与相关领域立法,发挥智库的作用。

学生的培养,实际上也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我们仲裁的学生70%进了企业机构,有自身的特色。最后观点就是首都法律人在培养和智库建设的几点,建议依托大数据平台凝聚整合人才资源,无论是搞得人才培养智库建设首都法治,所有的一切根本在人,所以说,我们现在法学会已经有了法学法律人才,但是可能个人进一步考虑,必须精确分类合理的分级,及时升级,开放共享,这些东西也就是说把我们能够引领的人才形成梯队,能够推荐给相关的部门,第二就是围绕首都发展大局及时搭建研究平台,新设的研究会,搞得法治方针利用多种形式,这样的话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精准服务有效管理实施适时退出,这种平台搞得更多一些。

我个人尤其建议关注一下都市化,城市发展、城市病的克服、城市群的组建。他涉及到的问题,这个在国外有相关的研究成果甚至比较成熟的学科。另外再比如说互联网金融,这一块咱们也看到互联网共同发展,这样好象又有问题,将来怎么搞得。互联网归置,言论自由,刚刚出现的两个司法解释引发的争论,这个恐怕都需要更深的研究。再比如科技金融在搞得创新的过程中怎么把知识产权和金融手段有机统一起来,再比如PPP再比如环境金融,开放交易、

另外,我们现在还在想健康的问题,健康法的问题,申卫星教授全国的严重,能不能进一步拓展建议去考虑。第三个理顺机制,推动首都法治建设,涉及到一大堆问题,机构的法律地位,这个智库每个单位都在讲这个智库到底是什么高校本身法学会本身下面研究会更加细节的研究机构,这种组织到底是在法律上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法律,其他恐怕都要进行考虑。比如说,北京市五个学校,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向中央来报送相关制度程度,通过这个话别的渠道报怎么处理相关的研究。

还有,就是知识产权的问题,通过不同渠道知识产权算谁的这个如果说不清楚将来不满。尤其是可以考虑的推动成果认定,支撑评审,评优评奖,这些做引导写的东西。

最后,就是群策群力,共商首都法律人才培养大计,组建北京市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各个高校,相关的负责人来讨论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第五个为首都青年法律人才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政治保障课题引领人治推荐挂职交流别的肯定都很熟悉,任职推荐看中的,推荐我们相关的研究发挥一些作用,另外还有一个常态性交流机制,实际上今天咱们的论坛很好把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学习。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