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忠诚警魂

十年·匠心

本站发表时间:[2022-08-24] 来源:正警事儿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一本本12.5厘米长8.8厘米宽的小小护照,一张张掌心大小的出入境通行证,十年的时光,从电子化改版到如今一步步推出和深化“放管服”措施,对于北京公安出入境“证照人”来说,这十年,不只是“顺势而为”,更凝结了匠心、担当和一份热切的为民情怀!
  十年,这是关于他们的故事……
  01
  手工时代
  在出入境证件电子化时代到来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出入境证件都要靠手工制作来完成,印膜、覆膜、塑封、盖章,日复一日,枯燥且辛苦。
  图为证照管理大队文职正在制作出入境证件。
  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证照管理大队大队长的张士宇和民警王梅,都曾提到手工制证时期给出入境证件盖章这个细节。
  盖章用的印油是会释放有害气体的稀料,盖章总是在老制证中心的小阳台上进行。在盖章前,需要对稀料进行搅拌,直到挂在搅拌棒上垂直挂汤的程度,盖出来的章才清晰、不洇。最难熬的是冬天,稀料过冷容易凝结,就得不停搅拌化冻,戴着橡胶手套的手指总会被冻的生疼。
  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张士宇回忆起来,心中依然会有一股热血涌动。“手冻僵了,也得把章盖得端端正正、分毫不差!因为,那上面,有国徽!”
  02
  每一次改版都是一场“硬仗”
  2012年,是个分水岭,出入境证件电子化时代开启。
  图为2012年护照电子化改版前夕,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正在服务大厅摆放宣传品。
  为了能让我国出入境证件真正与世界接轨,更好地服务于国际交流和群众需求,在出入境证件制证专家们的努力下,我国自主研发了电子护照芯片,于2012年5月15日启用2012版因私普通电子护照,该版护照无论从设计制作还是防伪技术的应用,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图为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2022“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二季“为民模范”上榜人物刘婧正在展示新版护照。
  以此为开端,从2012年到2019年的8年间,出入境证件陆续实现的电子化、规范化。
  而这8年,出入境“证照人”回忆起来,尤其难忘。
  “每一次都像打仗一样!”民警王梅在自己制作的美篇里,把改版工作形容为“人机大战”。“除了要安装新设备新系统、进行弱电测试、学习新版制证工艺、对照新证样本一点点调试制证设备,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清证’。”
  图为2014年往来港澳通行证电子化改版前夕,证照管理大队民警文职正在加班加点“清证”。
  所谓“清证”,就是要赶在新版启用之前,将已提交的申请全部完成制证。“必须完成!决不能影响新版系统启用,更不能为申请人和准备申请出境的群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清证的时候,机器24小时运转,所有人加班加点。”赵晨是出入境管理总队2014年8月招录的第一批文职,正赶上9月的往来港澳通行证电子化改版。“我那时印象最深刻的,是旧版证件需要塑封,塑封机温度得有100多度,为了抢时间,我们很多人的手上都被塑封机烫出了水泡,很疼,却没有人慢下来过!”
  图为2019年外国人居留证件和签证证件改版时的“清证”现场。
  快,但是工艺质量不能降低!这是每一个“证照人”心中的“尺”!在常规情况下,手工制证的废证率不能超过千分之五,在严格的工艺标准和相对繁复的工序面前,证照管理大队的民警和文职依然保持着非常高的工艺水准。
  “本身我们的质量检验就比国内同行要严苛,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在集中清证期间,我们的废证率都远远低于上级规定的标准!”这是大队长杨向锋最为骄傲的一点:“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保障公民出行顺利!”
  03
  服务向前一步
  “如今使用的这款护照设计得非常美!”民警陈铃钧拿起一本护照,一页一页的翻开:“祖国32处文化名胜、56个民族形象都在上面。为了这样精美的护照,我们更要在服务上主动向前一步!”
  为此,负有发证职责的证照大队,在出入境管理总队的领导和支持下,与中国邮政速递建立长期合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让申请人“少跑腿”的便民利民举措:
  “高峰时,每一天,都会有几千件出入境证件,被邮寄到申请人的家中,选择速递到家的申请比例,占到了全部申请的60-70%。”陈铃钧介绍。
  04
  筹建适应需求的制证中心
  全面电子化后,制证设备全面换新,逐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对场地要求比以往高;与此同时,人们因私出入境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建设一个高产能、高精度、高专业化的制证中心,变得迫在眉睫。
  图为卡式机房工作场景。
  “那时候我们满北京的选址,跑了不知道多少地方。”沈顺今大姐在证照大队工作了8年,也曾任大队长,筹建“与北京地位相符的现代化制证中心”是那时的她,最大的心愿。
  图为证照管理大队民警和文职,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开展新版制证技术培训。
  制证设备体积大、对环境温度湿度和楼体承重要求高,为了保证制证工作“不停转”和制证质量,证照大队的民警和文职们曾经挤在60平米的“小屋”里忍受着设备的轰鸣;曾经在大夏天穿着毛衣毛裤在200平米的车库“机房”工作过......
  图为筹建制证中心过程中,证照管理大队的民警和文职们正在检查设备。
  2019年,占地1500平米的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制证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搬运机器人,成为了北方地区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制证中心。58岁的沈顺今大姐不无感慨:“我们也算是圆满了!”
  图为民警正在新机房调试设备。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
  如今的制证中心,宽敞明亮,工作人员身着全新的防尘防静电服,在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制证设备间巡视。
  制证大厅的楼道里设置了精美的文化长廊。
  尽管曾经让出入境证照民警和文职引以为傲的手工技艺,正在一步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工匠精神”却从来没有从这里“退场”:
  那些曾经闷头贴膜的文职姑娘小伙子们,已经从手工工匠变成了能进行日常维修的自动化设备“维修师”和“一眼定乾坤”的“质检专家”,
  那些曾经在打印机、塑封机间忙碌的民警们,一部分“蜕变”成了出入境证件“鉴定专家”,更多的人成为了为全市出入境窗口民警、文职开展业务培训的“金牌教官”。
  他们不再仅仅专注于手工,而是将目光放的很长很远。他们早已做好准备,去迎接新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用深切的情怀、智慧与汗水努力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05
  做自己的“工匠”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是对工匠精神最准确的解读。
  在出入境“证照人”的身上,我们始终都能看到这种精神。
  而这种精神,又浓缩在北京公安队伍里许许多多个熟悉的身影中:
  他们,甘于默默无闻,在法治建设、技术革新、改革创新中深耕细作;他们,主动向前,用科技为警务赋能;他们,将“根”深深扎进社区,长成一棵大树,为辖区百姓撑起一片天!
  他们,勇于面对一次又一次严峻挑战,以“细致、精致、极致”,向时代书写出了一份份完美的答卷!
  他们,用一段段迥异的人生和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忠实于信仰与热爱、执着于梦想与求索、专注于事业与奋斗,我们每一个人,就会成为主宰自己人生的“工匠”!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不负这个新时代,在磨砺中不断挑战自我的“勇者”!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