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银行贷款因为一起债务官司批不下来,被执行人林某着急地找到海淀法院执行法官说明情况……最终,法官“破例”开出履行证明,帮助这家小微企业脱困。
某通讯器材公司与某商品城公司签订联营合同,后双方发生纠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商品城公司支付通讯器材公司租金、违约金共计70余万元。但在执行过程中该商品城公司却无财产可供执行,而后,通讯器材公司申请将商品城公司的三位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法院裁定商品城公司的三名股东在抽逃出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其中林某承担50000元。经法院查询,其他两名股东均无财产可供执行,林某在收到执行通知后向法院主动缴纳了50000元。
今年6月,海淀法院执行法官杨哲接到林某的电话,他语气急迫地说,自己一直在做小本生意,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困难,现在正在申请银行贷款,但银行审核时却发现自己之前有执行案件,信用资质很难审批通过。虽然他多次向银行解释已经交了相应案款,但银行仍没有审批,无奈之下,只能向法院寻求帮助。
经过综合考虑,执行法官认为,虽然本案没有完全履行完毕,不符合开具结案通知书的条件,但林某确实已经履行完毕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且在疫情期间,企业贷款若无法及时获批,可能影响复工复产,最终决定为林某开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帮助林某修复信用。
“谢谢杨法官,多亏您开具的履行证明,银行贷款终于批下来了,我的企业得救了!”近日,杨哲收到了林某发来的感谢短信,得知其企业已经渡过了审批难关。
“对于有履行意愿、有履行可能的被执行人,法院会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帮助其克服困难。”杨哲说,本案中开具《自动履行证明书》,一方面及时扫除信用障碍,帮助主动履行义务的企业走出困境,另一方面强化守信正面激励,引导企业主动守信守法,助力营造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
此外,海淀法院与北京市工商联合作,依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持续提高商事执行专业化水平。通过发挥北京市工商联丰富的商事工作经验优势,对被执行人企业的行业价值、财产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并由工商联投融资商会派驻代表给予经营建议、协调投融资支持。工作室已成功调解涉民生执行案件百余件,实现保市场主体、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与保基本民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