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效,助力罪犯以健康心态与文化素养回归社会、减少再犯罪,近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2025年“经史合参”改造项目民警培训圆满结束。为期五天的培训中,全局30名教育改造骨干沉浸式研习教育改造方法,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罪犯改造队伍注入文化动能。
此次培训紧扣“以经史智慧破解改造难题”核心目标,邀请北京华夏心理培训学校魏世伟、李娜两位专家授课。授课过程中,专家团队突破传统国学传播模式,将国学经典中的“仁爱”“诚信”等思想,转化为可操作的罪犯改造工具。通过案例解析与理论阐释,专家详细讲解了这些传统美德理念在引导罪犯反思罪行、重塑人格中的作用,帮助参训民警深度理解“经史合参”项目的文化内涵与改造机理,掌握用传统文化化解罪犯对抗情绪、矫正错误认知的方法。
为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培训设置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实践环节。教学以小组形式展开,5名资深民警担任“见习导引师”,通过“老带新”模式传承经验;每日课前专项督导聚焦民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集体研讨设计解决方案,确保每位参训者都能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此外,民警还自编自演国学经典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深度揣摩“以文化人”逻辑,进一步强化了在罪犯教育改造中运用文化手段的能力。
此次培训不仅让参训民警明晰项目实践思路、增强信心,更搭建起全局骨干交流平台,为项目深化推广奠定人才基础。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自2014年起开始探索国学与教育改造融合,研发推出“经史合参”改造项目。该项目针对罪犯群体文化水平差异大的特点,以《论语·学而篇》为核心学习内容,通过诵读、抄写、角色扮演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引导罪犯领悟“孝悌”“自省”等思想,帮助其实现认知转变、行为矫正与心理健康恢复。凭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理育人”的特质,项目既能通过文化熏陶减少罪犯对抗情绪、降低监管风险,又能从根源上解决罪犯犯罪成因问题、提升改造质效,有效助力罪犯回归社会后减少再犯罪。
2020年,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构建“4+N”改造项目格局,将“经史合参”纳入重点推广范围。截至目前,全局累计开展民警培训9期、覆盖787人次;近五年规范实施罪犯改造项目340期、覆盖3074人次。实践数据显示,参与该项目的罪犯在“换位思考、共情能力”上均有明显提升,负性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改造成效显著。
文/董振杰 通讯员/庞超 图/北京市监狱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