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光影 > 悦读

燃情冬奥!首都多语种外事民警身手不凡!

本站发表时间:[2022-02-11] 来源:正警事儿微信公众号 作者:

  (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

  近期,北京冬奥会颁奖广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冉冉升起。现场见证这一刻的,除了参与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工作人员,还有我们的北京警察。其实,从北京冬奥会申奥成功到精心筹办,再到如今的正在进行时,首都出入境民警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很多人认为他们只是窗口服务的民警,实则不然,在冬奥的舞台上,他们也在全程守护着。

  入场

  张智是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的民警,从2021年11月份入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他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既有冰立方、国家体育馆等竞赛场馆,也有鸟巢、颁奖广场等非竞赛场馆。

  作为公共区的外事主管,张智明白入场是一项大考,入场的秩序关乎于场内场外整体秩序的安全稳定,更关乎于整体的办赛形象、外交形象、国家形象。这个“咽喉要道”,他一定要守住!

  开幕式之后,各项比赛正在激烈的角逐中,水立方里的一场冰壶比赛即将开始,张智却遇到了三名因为需要信息复核暂时不能立即入场的外籍人员。此时场馆内已经准备暖场,如果他们还不能顺利进入场馆就会对后续大批人员的入场产生拥挤等秩序问题。

  张智先通过流利的英语安抚这三名外籍人员,然后马上联络场馆的票务部门和相关的外交部门,经过快速的协商和确认,将他们送入了场馆内,这场比赛的入场也正常有序的进行。

  (素材图)

  “我们出入境民警除了考虑现场安全稳定的问题,更要有一种大局意识,要时刻想着作为出入境民警所代表的形象和职责,冬奥会不止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外交水平、安全感、幸福感等各个方面的展现。”

  签证

  “签证”——是大多数外国人对于出入境窗口民警的印象,当北京进入到了冬奥时刻,出入境民警的“签证”技能也有了新“升级”。

  杨扬是出入境接待大厅的一名签证窗口民警,冬奥会的到来让她开启了“云面签”服务方式。

  这种“云面签”的方式既保证了闭环期间的防疫安全,又让国际友人感受到了签证服务的贴心和高效。如今,杨扬和同事们已经为冬奥会十余个场馆内的数百名外籍人士办理了签证事宜。

  其实,“云面签”只是闭环外籍人士签证全流程服务工作的一部分,杨扬负责的只是第一步“面签”,还有重要的一步“贴证”,需要闭环内出入境民警与外籍人士无接触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出入境总队的女民警郭际和顺义出入境民警刘润马不停蹄地前往各个奥运场馆。

  二人做好防护措施后就开始工作。核对、粘贴、留存、盖章、拍照,各环节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终于圆满完成了“贴证”全流程,赢得外籍人士的广泛赞誉,展现了首都出入境窗口良好形象。

  开场

  这是1989年出生的刘昭第二次见证北京的奥运之光。

  2008年时,刘昭是一名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在赛场见证了中国三枚金牌的诞生;2022年,刘昭是一名出入境民警,作为保障人员为中外媒体服务,共同见证全世界的冰雪之梦。

  “作为外事警力,我们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要做到依法依规,积极稳妥,文明规范。既要维护好闭环区域内活动秩序,又要在执法过程中展现中国警察的良好风貌和专业素养。”

  在开幕式前,刘昭遇到过媒体人员踏勘时因为证件原因或者不清楚政策而产生疑问的,此时,她就发挥了自己作为出入境女警的优势。既能用外语熟练地为各国人员解读政策,又能以亲切的警花形象让外国友人感受到宾至如归。

  “我作为当天值班警力迅速赶到现场,简单了解情况后,向这名媒体人员解释了相关政策规定,他也表示充分理解。然后也按照我的建议很快的补齐了证件,顺利进场。”

  “开幕式当天,听到鸟巢内再次响起《我和你》的歌声时,我仿佛又回到了14年前的那个夏天,重拾那些难忘的回忆和精彩的瞬间。当我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再赴‘双奥之约’,变换的是身份和岗位,不变的是我们一起向未来的宏伟梦想!”

  升旗

  2月8日晚,北京冬奥会的颁奖广场上一晚升起了三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是颁奖广场外事主管民警王波在这个岗位上值守以来最难忘的一天,让他难忘的不仅是现场的热烈氛围,还有这份作为见证这一刻的北京警察的荣光。

  “那天晚上,颁奖广场上人比往常要多,气氛也比往常高涨,我作为现场安全保障的民警也是又兴奋又紧张,不敢有一点松懈。”

  “谷爱凌上台的时候,我侧面瞥了一眼,比几年前我给她办理出入境证件时长高了,还是那么爱笑的一个小姑娘。然后我就赶紧继续观察面前的区域,维持着秩序。”

  (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

  王波可能也没想到,他和“天才少女”会有这样一段缘分,曾经他透过出入境的服务窗口面对着谷爱凌为她办理证件,如今他背对着谷爱凌所站的领奖台守护着她的闪耀时刻。

  “虽然我不能回头去看她领奖的场面,更不能亲眼仰望着庄严升起的五星红旗,但当我听到‘冠军!中国谷爱凌!’时,我还是激动的握紧了双拳!希望接下来几天她能多来这里领几次奖,也希望这里每天都能有我们的国歌回荡!”

  背后

  现在,在冬奥的各个场馆内都有北京出入境民警参与保障工作,这数十名看似默默无闻的民警其实都掌握着两种以上的外语技能,目前,出入境总队为冬奥场馆内提供了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近10种的语言服务。

  海默,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为海默在鸟巢会场守护冬奥开幕式,参与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安全保障工作。

  崔然,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依靠20多年的涉外警务工作经验,为冬奥村提供安全有效地保障工作。

  乔学峰,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曾前往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参加冬奥会某酒店团队安全保障工作。

  李杨,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曾赴德国柏林警察学院学习现代警务管理,并在柏林技术大学学习德语,参与冬奥会服务保障工作。

  谢萌,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担负延庆冬奥村内的安全保障任务。

  王旖旎,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毕业于外交学院,法语专业八级,参与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安全保障工作。

  鲁迪,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系毕业,英语专业八级,负责冬奥村内安全保障工作。

  张士宇,出入境总队民警,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后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警务英语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参加2008年、2022年两届奥运会安全保障工作。

  外事民警从出入境窗口到冬奥场馆,热情细心的服务从未改变;外事民警用沟通将各国语言汇成一座桥梁,连起了中国走向全世界的宽广大道。

  他们在冬奥赛场内外,与所有首都公安民警一道,将北京警察的热情与包容、专业与敬业展现给了全世界!将北京警察的精气神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为全世界创造着属于“双奥之城”的奇迹!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