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民警,他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牛和村。
他说,“牛”和“村”连起来叫,寓意着牛离不开小村庄,就像他离不开自己的“片区”一样。
从警27年,无论是当时一腔热血的“小牛”还是现在老当益壮的“老牛”,牛和村始终像牛一样,从未停止过耕种自己的“责任田”。
在看守所的18年间,他是严管厚爱的“牛管教”,引导那些曾彷徨的人们走出人生误区,重拾好好生活的信心;在派出所任职的6年里,他是以身作则的“牛政委”,带领所里的民警干出新的“精气神”,为辖区面貌带来肉眼可见的改善。
3年前,刚刚从派出所政委岗位上退下来的他,主动请缨冲到了分局警情最多、干活最累的“城关三所”第一线,成为了辖区群众口口相传的社区民警“老牛”,带着他那一股子牛劲儿,直面新岗位纷繁复杂的挑战,把警务当家务、把百姓当家人,奋力书写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篇章......
01
干工作就要有牛的闯劲
在平谷分局看守所从警的第18个年头,牛和村调入金海湖派出所担任政委。
临走的时候,老同事们都为他捏了把汗,“ 老牛在看守所干了这么多年,业务都熟透了,这一到了派出所,好多事没干过,还得从头来 ......”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既是指挥者又是战斗员,始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跟同志们打成一片,就不怕干不好!”面对未知的环境,牛和村自信地告诉他们,“放心吧!老牛能干好!”
一来到所里,老牛就扑下身子铆着劲干,没事儿就跟老民警下片了解社情民意、抽出功夫就和小年轻们交流业务、偶尔还会向辅警请教电脑的操作系统......很快,牛和村就把所里的概况摸了一个遍。
所里的民警都说,牛政委没架子,事事冲在前边。
一天夜里,所里的民警遇到了棘手的警情。见民警犯了难,牛政委立即出面,法条脱口而出,罗列出一二三,说得有依有据、头头是道。出警的民警佩服得五体投地,直呼:牛政委,真叫牛!
牛和村的底气,源于18年看守所工作养成的习惯,每干一项业务之前,都要提前把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一遍,再针对容易遇到的特殊情况,翻看相关的业务书籍。“身为一名警察,干啥事儿都得按照法条来,不能含糊、不能瞎干。”
之后牛和村到了大华山派出所当政委,面对所里简陋的基础设施,他争取各方支持改善所里的环境,从厨房、到宿舍、再到厕所,直到所里的犄角旮旯都焕然一新。
在食堂每日的饭菜中,总能找牛政委为民警设置的“小惊喜”,可口的饭菜配上精心腌制的白菜,民警吃得津津有味,那叫一个香。年久失修的壁灯重新点亮,照射着夜晚昏暗的走廊,好像在欢迎深夜出警归来的民警,回到这个温暖的家。
作为队伍的管理者,真心的付出的同时也换来了民警们信任与支持,即使是上了岁数又疾病缠身的老同志,也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岗位,“政委都能这么干,我还说什么”。
后来,年过半百的牛和村从政委岗位上退下来,热血难凉。“我想去渔阳派出所,回到我工作了近20年的地方,再干出一番事业”。
渔阳派出所的现址,也是曾经平谷分局看守所的旧址,从民警到政委再到民警,兜兜转转,牛和村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对于他来说,尽管职务和岗位发生着变化,可共产党员、人民警察的身份却始终如一。
“工作多少年、入党就多少年!”每当人们问起他的党龄,他都不假思索自豪地回答。这一次,他要在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颗赤子之心,誓把平凡的社区警务工作干出不凡的成绩!
俯首躬耕写忠诚,他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02
为百姓就要有牛的韧劲
牛和村管辖的胜利社区和胜利街村,属于平谷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出租房屋多,人员流动大,胡同纵横交错,邻里纠纷多发,治安状况复杂。
尤其是在村里,任何一件小事就有可能引发一场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还会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是牛和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有一次,牛和村收到了两封匿名信,信中“哭诉”:村中一户人家门外养着一只大公鸡太过扰民,整天“喔喔叫”,弄得邻居们心神不宁......也许是碍于抬头不见低头见,信中只是发表“感慨”,具体情况没有明说。
当天,牛和村就拉着治保主任下片走访,寻到了那户人家。如信上所说,这只大公鸡精神状态饱满,大下午的就开始打鸣,甚是响亮。于是他上门拜访,没有提及那封信,而是和养鸡的老人拉起家常。
聊天中得知,老人之所以养这只大公鸡,是为了每次小孙子来看自己时,可以逗大公鸡玩。在了解清楚缘由后,牛和村与老人慢慢沟通扰民的问题。一开始抗拒的老人,在牛和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解释中,逐渐意识到,逗小孙子玩的方式不只一种,大公鸡影响环境卫生不说,也确实吵,于是老人答应民警,妥善处理好此事。
没过多久,牛和村又收到了匿名的锦旗,虽然始终不知道对方是谁,但他充实感满满,能给群众帮上忙,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满是鸡毛蒜皮的琐碎,却又无微不至地照顾,愈是融入到群众的生活里,愈是不自觉地想之所想、急之所急,他总是对自己提出设问:一个个小纠纷可以努力解决,那倘若面对大一点的矛盾,将何去何从呢?
“一定要建立起一套机制,不仅能防患于未然、还要能解决棘手问题、更可以主动创造服务”,他用实际行动来找到自己提问的答案。
“我们想在幼儿园开展一次消防演练,但是场地太小,设备没办法展开,您有办法么?”“放心吧,我帮你们解决”。牛和村和应急消防员在辖区检查火灾隐患时说。
几天后,一场大型消防演习进校园活动在平谷区实验附中举办,期间还有幼儿园的老师组织“大中小”班的孩子一起参加消防演习。演习中,消防队员得到了实践锻炼、孩子们学到了应急知识,宣传范围和效果比预期理想,可谓是一举多得。
能成功举办这次活动,就不得不说牛和村在胜利社区创新推行的“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依托“穿警服的副书记”身份,牛和村积极推动社区与街村的党支部以“统”的理念,构建“合”的机制,先后将党校、医院、学校、书店、药店等24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营商户、公益社团纳入进“协调委员会”。
通过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协商,制定拉列成员单位现有可提供资源与需要其他单位协调资源的正负清单,实现各单位优势互补,不仅可以让一系列矛盾的源头迎刃而解,还可以常态化为社区群众开展义诊、知识培训、发放书籍等无偿服务,各类场所免费向本村居民开放,形成了党建、民生“一盘棋”的生动局面。
如今,牛和村“答题”思路越来越清晰,持续助力完善“党建工作委员会”,实现“共抓基层党建、共商区域发展、共育先进文化、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追求。
社区警务工作不仅是平安建设,更是民心工程,从社区“片警”到“穿警服的副书记”,牛和村以牛一样的韧劲持续发力,最大限度带动出更多的力量,参与到美好家园的维护与建设中,一起迎接家园里属于每个人的美好明天。
开拓进取向未来,他愿为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03
新岗位就要有牛的干劲
曾经渔阳派出所的流管员队伍,以女流管员群体为主,仅由各社区民警分散管理,人员流动性大,队伍凝聚力差,整体管理上较为松散。
“牛哥,您能把咱们所流管员的队伍管起来么?”“所长,交给我您就放心吧”从这段对话开始,渔阳派出所的流管员队伍逐渐蜕变成为一支“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红色娘子军”。
作为一名曾经抓了十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老政委”,又是“穿警服的副书记”,牛和村深知抓党建队建的重要性。
“一个队伍要想产生强大的战斗力,就要打牢思想根基、凝聚起思想共识。”自打担任渔阳派出所流管员队伍负责人之初,牛和村就提出了“牢记一个身份、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一个干劲、追求一个目标”的“四个一”措施,印发成小卡片分发给所有人,定期检查理解掌握情况。
“牢记一个身份——我是人民警察的辅助力量......”流管员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渐渐理解了这些话的含义,感受到了这份职业带给自己的荣誉与收获。
不止于此,牛和村还健全完善了流管工作培训制度,组织流管员开展职业技能比武练兵,每日实行“早点名派任务、晚点名评成绩”机制,对表现出色、摸出线索、消除隐患的流管员进行表扬,优秀的大力为其推荐参评分局先进,而对迟到早退、工作不力的流管员,老牛也绝不含糊,纳入负面清单,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
长此以往,这支流管员队伍树立起了鲜明的奖优罚劣导向,大家比超赶学、干劲十足,有的流管员为了更好的摸清辖区情况、掌握人口底数,特意买了健步鞋,每天2万步起。
其身正,不令而行。老牛没有坐办公室的习惯,每次收到流管员报上来的情况,都会自己到辖区再走一圈,看看信息是否一致。看着50多岁的老牛都这么干,年轻的流管员也从未有过怨言。
在他的精心培育和严格管理下,流管员队伍助力全所基础工作质效大幅提升,“红色娘子军”成立以来,辖区电诈发案显著下降,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信息登记等重点工作均在全分局名列前茅。20余名流管员中,有12人因及时发现制假和传销窝点、奋不顾身扑灭火情、反诈宣传成绩突出等受到各类表扬和表彰。
看着老牛把这支流管员队伍带领得风生水起,战友们都说,那个“牛政委”又回来了。
漫漫从警路,每一步都算数。从“小牛”到“老牛”,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他,将曾经积蓄的力量在此刻破茧成蝶,只要不脱下这身警服,他就像牛一样坚持到最后,小车不倒只管推!
征途漫漫亦灿灿,他永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结
“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它曾作为农耕时代主要的生产力与人类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可以说,牛一直是默默奉献、认真尽职的代名词。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砥砺奋进、创造历史的精神基因,更是披荆斩棘、创造未来的生动标识。
用自己余下的从警时光继续践行“三牛”精神,牛和村要用自己的这一股子牛劲儿,再拼出一番天地,让群众的日子,红红火火,越来越牛!
如今,他当选2023“北京榜样·最美警察”季度上榜人物,在评审会的舞台上,他大声向人们说出自己的座右铭,没有大道理,只有在历尽千帆后始终如一,方才彰显出的难能可贵:
人总要有点精神,牛和村就应该具有牛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奉献中,赢得百姓的信任与尊重!
——2023“北京榜样·最美警察”
季度上榜人物牛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