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昌平

墩苗历练,这些青年在成长

本站发表时间:[2022-05-04] 来源:昌平法院 作者:尹海萍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为激励青年干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2022年以来,昌平法院启动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储备和培养选拔方案,从30岁以下、35岁以下不同年龄段选出10名优秀年轻干部,通过一线压担、多岗交流、结对帮联、多角色锤炼等,按照不同职务层级重点培养,为法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急难险重冲在前

  “我报名!”面对疫情再次来袭,昌平法院向干警发出自愿报名加入昌平区突发疫情应急储备力量库的号召,作为优秀年轻干部,刑庭法官助理武宙鹏第一个报名响应,“我年轻,又是男同志,我申请加入突击先遣队!”此后,武宙鹏参加了全区统一培训,随时待命前往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提供封闭保障服务。

  和武宙鹏一样闻令而动加入突击先遣队的还有立案庭刘洋洋、审管办王宇新等优秀年轻干部。他们大多是90后党员,既是审判执行、综合职能等岗位上的骨干,又是常态化下沉中的主力。“我是党员,看我的!”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入户排查、协助核酸检测等,他们都是义不容辞、冲锋在前。

  “感谢刘助理,假期还辛苦您加班。”原告王某通过“云法庭”向刘洋洋表达感激。

  王某赶在五一节前提交了财产保全申请,并称对方随时可能转移财产。虽已休假,但刘洋洋仍抽出时间开展了在线询问。“您趁五一期间把缺少的材料备齐,以便节后尽快保全。”刘洋洋耐心提示王某。

  作为入院7年的法官助理,刘洋洋是团队的得力干将,可以熟练地在法官的指导下主持调解、鉴定、庭前询问、起草文书等。被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后,他更是经常一天调解近十个案子,下班后还在熬夜钻研案例,被评选为首届“昌法榜样”,所在团队蝉联“北京法院十佳调解速裁团队”。

  一线磨砺打根基

  针对优秀年轻干部学历高、能力强、思想活、理念新,但社会阅历、岗位历练相对薄弱的特点,昌平法院为他们量身打造了到立案、诉服、信访等窗口部门实践锻炼的方案。

  “面对一些情绪激动的来访当事人,最初手忙脚乱,现在已经可以快速地进行沟通安抚、法律释明和程序引导了,而且对立审执如何有效衔接有了更深的认识。”身为执行局内勤的伦安然,虽然能熟练地协调处理执行局的大事小情,但是直接与当事人接触的机会少。选拨为优秀年轻干部后,到窗口部门进行锻炼,她坦言收获很大。

  “为了提升锻炼效果,我院还安排党组班子成员及优秀中层干部与优秀年轻干部结对带教,帮思想、帮作风、教理念、教办法,培养年轻干部在案件调解、窗口服务、普法宣传等领域压茬成长,切实增强处理复杂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昌平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之学介绍道。

  勇挑大梁负重担

  “苏某,你以后就是董某的监护人了,你得尽好义务啊!”沙河法庭法官张焱对当事人说。考虑到董某常年瘫痪在床,张焱前往其家中,对一起申请宣告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进行巡回审判。

  作为优秀年轻干部,张焱自今年2月开始担任沙河法庭速裁法官,是团队的“领头羊”。她牵头制定了速裁团队运行方案,对立案、诉前调解、送达、繁简分流、案件审理、文书撰写、卷宗归档等各环节工作进行了规范。团队迅速进入正轨,3月、4月共结案200余件。此外,她还经常开展巡回讲堂、巡回审判,多次让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多重角色叠加锻炼、多元职责重点锻炼,是昌平法院优秀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平均年龄仅30岁的速裁团队,张焱成立了调研小组,围绕审判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抽丝剥茧、析事明理,撰写了一批精准实用的高质量案例、论文等,并多次在全国获奖。

  “培养方案要求年轻干部每季度写一篇信息,半年开展一次沙龙或成果交流会,一年在全院或本部门完成一次授课培训、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或学术论文等。此外,还要列席中层会、推荐担任党支部委员等,协助部门负责人研究审执业务,参与行政管理、党建队建等工作。” 昌平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干部组组长王瑞燕介绍道。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青年更是如此。昌平法院将进一步为年轻干部铺路子、搭梯子、压担子,使其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以优异成绩交出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答卷”!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