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铿锵玫瑰,有春风化雨的柔情,亦有敢闯敢拼的坚韧。她们是政法队伍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用实际行动传承着政法人的坚守。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让我们一起聆听昌平政法系统女神们的故事,领略她们的风采!
女神节快乐
陈敏姬,作为拥有18年党龄的老党员来说,她政治立场坚定,总是以做一名“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政法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独自编排全国首份区级《新观察》报纸;发挥英语专长,翻译外国著作五万余字;翻译制作视频在中央平台刊登,获131.7万次播放量;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中负责宣传工作,央媒刊载量位列全市第二……近年来,她荣立三等功2次。
在政法委工作期间,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主动作为。目前在政法宣传工作中,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提升政治能力和履职本领,着力建好管好用好宣传阵地,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从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昌平、法治昌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侯玉杰同志自2006年从警以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用忠诚践行初心使命,以细致、精致、极致的作风,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嘉奖6次。
在分局人口大队工作期间,她聚焦基层基础和为民服务两方面工作,总结提炼工作技战法2项,建立健全3项管理机制,作为骨干力量参与组建分局专职实管员队伍,助推全区人口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在基层派出所工作期间,作为分局唯一的女所长,她团结带领东小口派出所全体民警和警辅人员,立足辖区实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百姓筑牢安全防线。工作中,她发挥女性耐心细致的优势,坚持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受到辖区群众普遍认可,东小口派出所窗口服务连续多年实现群众满意率100%。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女警风采。
房家燕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获得2020年“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2021年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人才库"。近30年的检察工作中,她勤于钻研,临近退休仍奋战在办案一线。她带领的办案团队,发出北京市首份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办理了北京市首例起诉省级行政机关公益诉讼案件和首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案件。
在办案过程中,她宁可自己“跑断腿、磨破嘴”,也要在融入、服务、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着力点,有力促进了食品安全、美丽乡村建设、英烈权益和革命文物安全等重点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助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985年出生的于广丹,毕业于山东大学,2010年7月入职昌平法院。13年的时间,她经历了由一名信访办法官助理到刑事员额法官的蜕变,先后获得“昌平区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法院模范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自2013年8月从事刑事审判工作以来,于广丹层层抽丝剥茧,让证据说话,将真相还原,妥善审理了北京市首例涉“关键词”合同诈骗案、由区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的首例职务犯罪案件等一批新类型、重大疑难案件,形成了娴熟的法律思维和精湛的司法技能,达到了案件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杨洋同志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司法所工作期间,她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多次深入村居走访排查,耐心接待大量来访群众,解答法律咨询、调处各类纠纷,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多次作为优秀调解员代表参与北京电视台《第三调解室》、昌平电视台《时空关注》等栏目的专题录制,在全区人民调解员培训班上分享工作经验。她荣获2018-2022年度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她迎难而上。无论是参与重大活动安保,还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她都冲锋在前,圆满完成组织上交办的各项任务。特别是面对陌生业务领域,她咬紧牙关、努力转变角色,很快地熟悉并投入到全面依法治区以及依法行政各项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