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实践阔步前行。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这一“民心工程”自2019年初启动后,在四级法院共同努力下,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精耕细作、压茬推进,2020年建立“一个中心、十大系统”主体框架,2021年完成“基本建成一站式”目标,2022年全面建成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四年时间,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全方位提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的“中国优势”更加明显。各地法院在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开创性、代表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2023年2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优秀改革创新成果(点击文字查看详情)。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四联四力’打造‘物业纠纷源头治理示范社区’”获评“十大最具创新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
“四联四力”打造“物业纠纷源头治理示范社区
近年来,朝阳法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审判职能服务市域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主动融入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工作,以“四联四力”为抓手,努力从源头上平复物业纠纷。
一是组织联建,发挥党建引领的“牵引力”。由专门审理物业供暖纠纷的酒仙桥法庭指派党员以党支部副书记(席位制)的身份加入枣营北里社区物业联盟党支部,与社区党委联手共建“物业纠纷诉源治理示范社区”,将人民法庭的司法专业优势与社区的组织协调优势有机结合,共同研究破解物业服务领域法律难题。自2019年共建工作开展以来,拥有13个居民小区、16家物业公司、一万余名居民的枣营北里社区始终保持物业纠纷零发案,2021年该社区涉物业12345投诉仅为2018年的十分之一,成为群众满意度高、和谐宜居的示范社区。
二是资源联合,发挥协作配合的“聚合力”。在萌芽阶段提前化解,防止纠纷成讼,借鉴区块链思维和技术,通过“合同上链—发函督促—分流调解—裁判示范”,实现物业纠纷在律师事务所、第三方调解平台、行政机关及人民法院之间的快速流转。在诉前阶段多元调解,实质化解纠纷,深化“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打造“1+4+N”诉前调解模式。在诉讼案件中示范裁判,强化规则指引,发布《涉物业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撰写《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物业纠纷的分析建议》,为源头防治物业纠纷提供司法助力,该建议受到区主要领导批示肯定。2019年以来朝阳法院受理的物业案件数量连续三年持续下降,总降幅达72%,物业供暖纠纷持续多年大幅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
三是服务联供,充分发挥司法服务的“助推力”。注重精准普法,制作《物业纠纷示范性裁判手册》;注重鲜活普法,制作《法官眼中的物业纠纷》动画视频;注重及时普法,针对新实施的《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一时间编写培训教材、开展专题培训。朝阳区各大物业公司拖欠物业费清缴率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物业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四是群众联治,充分激活基层社会的“自治力”。党支部和社区党委联合发起党员争做“守法表率、普法先锋”号召,先后举办6期“党员普法先锋队”法律培训。2021年在枣营北里社区建立“思源之家”工作室,作为12368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在社区层面的工作载体,先后妥善化解某小区热水断供、某小区停车场租赁等群体性纠纷,受到社区党委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本次朝阳法院“‘四联四力’打造‘物业纠纷源头治理示范社区’共建项目”荣获“十大最具创新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是继该项工作机制被评为“北京法院党建创新示范项目”、朝阳区社会领域党建“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十大优秀服务品牌、北京法院第二届司法改革“微创新”最佳示范案例后再次斩获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