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警暖闻 | “九年了,这面锦旗我一定要亲手交给你!”
9年前,一名派出所警长自掏腰包给因被盗窃前来报警的六旬老人提供了回家路费。9年后,一面落款于2014年的锦旗,老人在外孙女的陪伴下亲自送到了派出所——当年的警长正是今天的所长。
所长对记者说:“这样的双向奔赴,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暖暖的。”
2014年早春,东城公安分局东四派出所里,走进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老人两手空空,精神疲惫,还带着浓重的焦虑。“我在公交车上被偷了,钱都没了。下车之后才发现,我就沿着路走,走了半天,看见你们派出所的指示牌,我想报个案。”老人姓安,来自河北遵化,正准备乘车回家,却不想在离京的最后一刻遇到了人生中的大难题。
正在值班的警长刘杉杉按照接报案流程,做了完善的登记。“老人当时的样子,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确实是真的处于困境了。在北京没亲戚,正急着回家,出了派出所,她连去哪儿都不知道。”9年后,刘杉杉回忆当年,只能隐约记得一些片段和自己当时的感受——毕竟类似的事情,他已经经历过多次了。
好在老人的家离北京不远,就在河北遵化。问清老人原准备乘坐的长途车的费用后,刘杉杉并未犹豫,从兜里掏出50元,塞进老人的手里。“我们办案,您先回家。”他说。
这样的场景对刘杉杉和他的很多同行来说,其实并不罕见。面对茫然无措前来报案的群众,公安民警根据报案人的状态,在判断出报警人真实的需求的时候,搞出这种“自掏腰包”的操作,其实并不罕见。
对刘杉杉来说,这个举动只是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但安女士却一直记在心上。此后不久,刘杉杉连续收到两笔汇款,都是来自安女士,且都有几百元。这个钱,他确实没法收:太多了!于是刘杉杉全部原路退回。
2023年2月10日,东四派出所所长刘杉杉接到同事的电话:“有位老太太在接待大厅点名要见您。”此前曾长期担任东四地区社区民警的刘杉杉自然而然地认为,必是之前的治保积极分子或者老熟人。走进接待大厅才发现,面前的老人不太认识,只是隐约觉得面熟。直到她拿出了落款为2014年的锦旗,他才突然想起“原来竟是她”!
这一次,安老是在外孙女陪伴下再次来到北京。她说,回到家,就立即做好了锦旗,得好好感谢一下帮了自己的民警。之后,汇出的款又都被退回了。疫情过后,她在外孙女的陪同下又来了北京,终于将这面迟到了9年的锦旗,送到了当年的警长,现在的所长的手上。
接过锦旗,刘杉杉说。
“这种小事,我和我的好多同事们都在做,这是我们的常态。帮了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众,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幸福。不过如果受助的群众在九年之后还能想着,那就是太大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