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房山

[以案说法]家庭暴力零容忍 勇敢向家暴说不

本站发表时间:[2022-03-17] 来源:北京房山法院 作者:北京政法网

  近日,房山法院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引导家庭成员互助互爱,和睦相处,平等履行家庭义务,预防和惩戒家庭暴力,促进国家、社会、家庭共同承担起反家暴的责任,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董女士与杨先生的离婚案件正在法院审理中,双方已分居,双方共同购买的房屋现在暂由董某居住。2018年9月、10月和11月,杨先生多次对董女士所居住的房屋,实施胶水堵钥匙孔、破坏门锁(密码指纹锁)等行为,并对董女士进行口头及电话威胁。杨先生在董女士报警、警察到场的情况下,依旧扬言每三天要用胶水堵一次钥匙孔。

  杨先生的骚扰行为已经严重影响董女士的生活,并对董女士造成严重的恐惧和压力,生命和生活受到了威胁。为了保护董女士的人身不再受到骚扰和威胁,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法院经审查认为:根据董女士提交的受案回执,可以确认杨先生破坏涉案房屋门锁的事实,且杨先生亦自认确曾实施堵锁眼的行为。因双方的离婚纠纷一案正在审理中,杨先生已搬出双方婚后共同购买的房屋,在本案尚未作出裁判之前,杨先生应保持冷静,采取正当方式解决双方之前的问题。

  董女士的申请符合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定条件,故法院最终裁定:一、禁止杨先生骚扰、接触董女士;二、禁止杨先生进入涉案房屋并对该房屋采取不当行为。

  法官提示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然而家庭暴力除了较为常见的殴打、残害等身体暴力外,还有以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较为隐蔽的精神侵害行为,比如语言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冷暴力等方式。

  实践中通过有形的证据认定家庭成员经常性实施精神方面的侵害存在很大的困境,导致大量精神侵害难以被法院认定为家庭暴力。

  法官提示,法院认定构成家庭暴力的证据一般包括申请人受伤的照片、诊断证明书、公安机关的接警记录等。当遭受家庭暴力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妇联组织、单位、救助站、居委会、村委会、邻居等寻求救助,前往医院就诊,留存证据,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提高反家暴意识,勇敢向家暴说“不”!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