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事关知识产权保护、事关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只有通过净化消费市场,维护广大消费者权利,才能实现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房山区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通过加强对相关犯罪嫌疑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被侵权权利人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加强诉源治理、加强普法宣传力度“五加强”,严厉打击侵权假冒,提振消费信心,彰显司法力度。2021年以来,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共办理涉及假冒品牌服装、自制药品、盗版图书、假酒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99件197人。
1、坚持全面、精细审查,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打击力度
在办理涉食药、生活用品等民生案件中,通过全面审查、引导侦查及自行补充侦查,确保全面从严打击。在办理假冒注册商标类案件中,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手机电子数据、销售账本等进行全面细致审查,依法追加遗漏犯罪数额,并根据最终认定案值提出量刑建议,确保罚当其罪。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薛某某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中,充分运用技术手段获取客观证据,追加认定犯罪事实,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该案例入选北京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2、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加强对被侵权权利人的保护力度
在审查办理案件的同时,促进嫌疑人主动弥补被侵权权利人损失,加强对被侵权权利人的保护力度。在假冒注册商标类案件听证会中,邀请被侵权权利人参加听证会,被侵权权利人就被侵权产品展开阐述并提供建议,确保实现“一场听证化纠纷”的良好效果。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余某某假冒注册商标案,综合犯罪嫌疑人主动对被侵权权利人的损失进行弥补,达成和解等因素,依法在一定程度上从轻处理,切实保障被侵权权利人权益。
3、创新办案模式,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
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被侵权权利人的权益,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中,高度重视消费者的意见。在销售侵权假冒产品类案听证会中,邀请消协人员和消费者担任听证员,消协人员从打假办案的专业知识、经验体会、以及维护消费者权益等角度提出案件处理建议,检察官借鉴专业知识辅助办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达到了“借助外脑解难题”的目标。
4、坚持做好“后半篇文章”,加强诉源治理
分析制假售假高发行业领域与行为特点,总结共性,打击源头,防患于未然。先后多次到案发地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农村“高墙大院”容易成为假冒成品酒犯罪行为的“庇护所”,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向各属地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7份,从生产经营监督、风险排查防控和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相关单位收到后认真进行整改落实;同时与相关单位开展座谈,通报该批案件暴露出来的快递物流企业收寄验视、实名登记、过机安检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并达成建立案件线索移送和检察建议抄送机制等共识。通过以上举措,该类案件量大幅减少,社会综合治理效果突出。
5、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加强普法宣传力度
走进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燕山新材料基地等产业园区问需问计,针对需求开展5次普法讲座;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时间节点,发布“保护知识产权丨房山检察院给您的一封信”,并被产业园区官方微信转发,同时制作《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力经济自主创新发展》等宣传册向广大群众发放,营造保护正品、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
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将继续按照
房山区委、市检察院相关工作部署
主动融入首都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检察监督中体现公平正义
在能动履职中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全力建设“六大房山”
接续谱写“一区一城”新房山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