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印发通知,对在全国法院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作出部署。此次创建活动是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展现新时代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窗口”工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视和期望。
争创活动中,要突出“为民”本质,坚持“实干”为先,注重“效果”导向,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全面展现新时期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新成效、新风貌。
突出“为民”本质,找准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的落脚点。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也是司法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树牢司法为民的理念,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紧盯工作的细枝末节,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审判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安全、食药安全、经济安全和出行安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为民服务体系,改进司法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司法效能和司法公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为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坚持“实干”为先,瞄准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的突破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不断加强便民利民措施,通过立案登记制改革、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推进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的进一步公开,出台多项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持续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新征程里,人民法院要立足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出硬招、出实招,切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创新司法为民举措,提升服务群众本领,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诉讼服务,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里。
注重“效果”导向,抓住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的根本点。法院各项工作的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工作,要用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实际效果,把注重实际效果贯穿整个争创过程。把握一站、集约、集成、智慧、高效五个关键,全面推动诉讼服务优化升级,最大程度为群众“减负”,体验便捷、高效诉讼服务。通过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深化落实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要求,紧盯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等方面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需求,做好涉民生案件审判执行工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