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里有这样一群人,走上法庭,他们跟法官一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走出法庭,他们在群众和法院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他们就是通民情、识民意的人民陪审员。发挥优势,用心履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人民陪审员白璆琳参与审判的故事。
我叫白璆琳,退休前在国企从事管理工作,自2015年起,在丰台区人民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中走过了又一段有意义的人生旅程。
强化学习,提升能力
我初次参加法庭陪审,光荣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但也有迷茫,迷茫的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审员?怎样参与到案件庭审中?这是我必须要面对的严峻考验。为此,我积极参加法院组织的陪审员专业知识培训,自觉提升专业素质,在日常的庭审工作中,努力向法官学习,全神贯注参与庭审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掌握了庭审工作的基本程序,也总结出了参与庭审工作的要领,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发挥优势,用心履职”。
人民陪审员来自各行各业,有丰富的工作阅历和精湛的专业能力,最了解市井间的社情民意。在法庭审理中,与当事人沟通的过程中,可以用法理相融的语言,用邻家兄妹的语言,疏解当事人的情绪和心结。我在几年的庭审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由被动“陪审”到主动参审,实现了知和行的飞跃。
依法参审,用心履职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庭审,原告是一位59岁的患病老父亲,状告自己的亲生女儿,请求法庭判决女儿搬出自己的住房,如果现在不能搬出,就必须支付给本人30万元的养老金。开庭之后,父亲陈述了家庭基本情况,并明确了自己的诉求。原来,这位父亲与妻子在女儿10岁的时候就已经协议离婚,双方商议该房产归男方所有,女儿亦归男方抚养,夫妻离婚后父女俩人一直共同生活。女儿成年后,交了男朋友,也居住在父亲的房屋中,父亲不满,要求女儿搬出,父女双方发生矛盾,女儿的母亲和亲友也参与其中,令矛盾升级,父亲到法院起诉女儿。
在审判长详细的询问中,我们听到了父亲已经身患重病,心中郁闷,加之前妻和亲属的介入,更加剧了父女的冲突。审理过程中,我们分别单独与原被告谈话劝解,当我点明父亲的心结主要是对女儿的男友住在家里不满,对前妻的介入干预不满时,他很认可我说的这个原因,由此我用父女亲情打动他,用他对女儿十余年的成长付出的心血打动他,用未来他还会有女儿的陪伴和照顾打动他。让他理解女儿的处境,有问题可以慢慢沟通来解决,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女儿,我进行了孝亲伦理的引导,告知她作为单亲家庭,父亲的不容易,父亲的养育之恩,是一辈子都要用行动来报答的。同时,指出了她的不足之处,引导她关心和孝敬父亲,慢慢打动了女儿的心。针对父女双方的矛盾焦点,我们密切配合审判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亲情打动了双方。父亲理解了女儿的处境和困难,流泪表示不再赶走女儿,也不再索要30万元养老金了。女儿也流泪向父亲忏悔自己的不足,表示以后一定会多多的关心和照顾父亲,让父亲晚年无忧。最终父亲当庭撤诉,父女二人相携离开。看到这一幕感人的画面,我的眼睛也湿润了。通过陪审员与法官的密切配合,案件实现了法理情相融合,也让我感悟到法律之外有温情,有真情,有亲情。
主动担当,乐于奉献
几年的陪审工作,我在不断地学习中,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开庭前后及庭审过程中,与法官进行沟通,认真倾听原被告双方的陈述和意见,努力分析争议焦点,围绕关键问题在与审判长沟通之后,择时发问,合议时慎重提出个人意见;同时,我善于运用心理引导,寻找交流中的感情与认知的突破点,在调解中,向当事人申明利害关系与诉讼风险,站在公正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调解建议,拉近双方的距离,努力促成调解成功。
人民陪审员的生涯,让我收获了人生中最亮丽的晚年风采。我将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再接再厉,做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职责的人民陪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