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住在里面,24小时随呼随到;城管、房管、安监、司法所、综合行政执法队等都来报到,接诉当即就能执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能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天的街区工作站可真不容小觑。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综治中心被评为中央政法委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坐落在社区居民身边的街区工作站,在荣誉背后着实立了不小的功劳。
民警住在工作站 办事高效便捷
“民警就在工作站里住,有什么警情随叫随到,居民心里更有安全感。”学院路街道展春园街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介绍称,“有了这个街区工作站,老百姓办什么事儿更方便了。捡到钥匙、公交卡送到这儿来;楼里有群租房来这儿投诉,有什么需要咨询的法律问题也会来这里……”
“前两天有居民投诉楼里有群租房,以前居民跟社区说,社区找派出所,派出所去核实后处理,处理不了的再向街道反映,所需时间比较长。”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吴锦峰向小编介绍道。有了街区工作站,接诉后,民警第一时间去核实,确认后,综治中心平安建设工作站的房管、公安、综合行政执法队、安全生产检查队、司法所等联动,第二天就将群租的隔断拆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据悉,为贯彻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北京市街道工作会和海淀区委政法委、海淀分局提出的“两站”建设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具有学院路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学院路街道以街区治理为基础,以“共建、共融、共治、共享”为理念,以“街区、校区、园区、社区”四区联动为方向,打造了融合平安建设和其他特色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治理与服务共同体——街区工作站。
然而,街区工作站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
疫情期间邻里起纠纷 “郑朝工作室”解心结
“展春园街区工作站、石油大院街区工作站、双清路街区工作站……”吴锦峰笑着说,学院路街道的街区工作站不算少,而且不同的站点还有不一样的特色活动。
疫情期间,展春园社区两位居民因垃圾桶位置问题产生矛盾纠纷,并拨打了“12345”和“110”进行投诉。面对双方争执不下的局面,展春园街区工作站郑朝工作室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经过多轮次沟通化解,两位居民摒弃前嫌,还主动要求参与到社区防疫监督工作中。
1月15日下午,石油大院街区工作站联合某科技公司,为社区居民开展了两场瑞虎嘉年文化活动。他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漂亮的古风斗篷、炫酷的道具,以新颖的游戏形式和对汉字演化的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中国辞旧迎新的传统民俗,深入的理解中华民族尊老孝亲的优良传统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一直以来,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综治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协同共治,他们依托街区工作站,充分发挥平安建设专长,不断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机制。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在做好民生服务、为百姓谋福利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为增强双清路街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提升群众安全感,2021年7月28日下午,双清路街区工作站携手工商银行开展了一场防电诈主题讲座,活动吸引约40名街区居民参加。“我们的讲座从常见的假钞识别、个人数字人民币等内容入手,详细解读了电信诈骗的定义、常见的诈骗手法和处置方式。”双清路街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介绍称,为了让居民能够通过讲座更好地了解和防范电信诈骗,他们还在现场针对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等真实案例与居民互动,提醒居民遇到此类情况不能惊慌、沉稳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