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海淀

唤醒与点燃:海淀警察家庭的家风传承

本站发表时间:[2023-03-13] 来源:海淀公安微信公众号 作者: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在红色基因浸润的海淀公安队伍中,警娃们从小即耳濡目染,在人生成长中得到了足够的磨练,也比同龄的孩子更早获得了精神力量。
  他们很早就懂得了忠诚、使命这些词语背后凝聚的热血与汗水。
  多年后,熟悉警营的他们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选择与父亲、母亲同行,成为他们的战友。
  育人如植树。
  以下是4对警营中的父子、母女讲述那些滋养孩子和自我成长的精神力量。
  58岁的父亲毫无顾忌跳进江里救人,对我触动很深!
  孙迪(指挥处民警):我选择从事警察这个职业深受父亲的影响。小时候的住所和老四季青派出所就隔了一堵墙,每次一有警情就会拉响警铃,父亲不论在做什么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儿,立马跑回所里紧急集合。父亲在所里的时候经常加班,有的时候会把我带到所里,从小我就感受到了警营里的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
  影响我最深的一件事儿就是2022年他出差去湖南,遇到一个跳江的女孩,父亲几乎忘了自己已经快退休的年龄,直接跳进了江里将落水的女孩救起来。对于一个58岁的老民警,他依然能保持这种救群众于危难的精神,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上都会一直影响着我。
  我想对父亲说:今年您就退休了。您在警察这个职业上划上完美的句号,我会接上您的接力棒,把警察的路继续走下去。也按照您的教导,继续教导自己的孩子,传承您的精神,让她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孙京生(曙光派出所民警):说到教育孩子也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孙迪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他的要求就是一句话,“要不惜力,少说话多干活”。说起当时出差救人的事儿,是走到湘江边的一个旅馆附近,看到江边聚集了一堆人,出于职业的敏锐,我赶紧下去看看,发现有一个小女孩不顾劝说跳进江了,我问了一下旁边的人,说水大概有十几米深,就直接就跳下去了。当我拉到女孩之后才感觉到确实扛着她上去有难度,于是就抓到了桥墩的角铁,在群众的帮助下把女孩救上来了。后来我也想过,我们民警本来就经常处置这种突发事件,而且我也会游泳,救人是本能反应。我想如果孙迪遇到了这种事儿,也会毫不犹豫冲上去的。我想对儿子说,要做对党、对人民有用的人。
  我们有不为人知的心酸也有特殊的幸福!
  赵潼(反特巡支队民警):军徽警徽,熠熠生辉,守卫万里疆土,守护万家灯火。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军警之家”。记忆中最深的是部队大院的军号、军歌,和父母披星戴月、雷厉风行的身影。父亲从军 36年,因工作需要,常年要在外出差。母亲是一名人民警察,由于岗位的特殊性,经常十天半月不能回家。从我记事起,我们一家三口就聚少离多,儿时的我脖子上时常挂着一串钥匙,那时最羡慕别的同学有家长接送,我也会一边抹眼泪一边跟妈妈抱怨,为什么别的孩子都有父母接送,你们就不能多陪陪我?每当这时,妈妈都会温柔而又坚定的对我说:“警察和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用忠诚和职责守护万家灯火。你是军娃,也是警娃,从小就要培养自立自强的能力,妈妈相信你,因为你是军警家庭的孩子!”
  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在我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希望的种子,茁壮成长…我不再是那个爱哭的孩子,十岁起我就学会了自己煮简单的饭菜,自己洗衣服,刷鞋子。如果见不到面,我们就会互相写留言条,“妈妈去上班了,饭菜在锅里记得热一下吃,走的时候检查好水电” ,“爸爸妈妈,我睡了,你们回来的时候记得泡泡脚再睡,你们辛苦了!”“妈妈,生日快乐,等你这次下班回来我要给你补过生日,还有个惊喜送给你”,“今天降温,出门记得穿暖和点儿”…一张张便签纸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爱,身虽远,心却近。
  习近平总书记说:“好的家风是可以传承的。”是的,做一个像父母那样的人一直是我从小到大的目标。于是,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我毅然选择了心中最神圣的警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与妈妈成了最亲密的战友。
  2022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正赶上新冠疫情在全国爆发,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刻,妈妈第一批进驻执行封闭隔离备勤、执勤任务,开启“14+7”连续作战模式。作为新警,刚入职就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我打电话向妈妈求助。她说:“既然选择了警察的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要虚心向前辈们学习,遇到任何逆境都要独立,坚强。”于是我不气馁,不服输,在工作中虚心学习,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领导学,很快适应了新的岗位,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了从学警到一名警察身份的转变。
  “橄榄绿”与“藏青蓝”组成的家庭,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也有着特殊的浪漫。今年春节,爸爸在成都出差,妈妈在监区坚守岗位,我在勤务点位备勤,我们一家人又开启了线上“云过节”的模式,虽然没能团聚在一起,但是我们互相理解,彼此鼓励,毫无怨言。因为支撑我们将“小家”融入“大家”的,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和追求、责任与担当。
  刘丹(看守所民警):赵潼从小就是一个认真负责、积极上进的女孩。小时候我基本对她的教育方式就是尊重她自己的选择,让她自由发展,不会去强迫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儿。我希望她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要肩负起这份责任,要时刻以公安队伍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为公安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望子成人,育子从警!
  左:李玥;右:李亚鑫
  李亚鑫(海淀派出所民警):我对教育孩子的理解不是望子成龙而是望子成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带他到所里,让他感受公安队伍那种正直、有担当的气氛。我也希望他以后成为一个品行端正,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人。
  我很少去说教他,一般是和他做朋友,也会以自己的行动去引导他。记得有一次我去给他开高一的家长会,老师说完开场白直接就开始说:“下面说一说李玥同学的问题”,那会儿李玥淘气,老师说完有些家长就开始反映课堂纪律问题。
  但我会用我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我站起来,和家长们说“你们说的这些情况确实存在,我的观念是望子成人,给孩子留出成长的时间。”回到家儿子紧张的问我:“爸,老师都说我什么了。”我说:“我没注意听。”第二天他回到家,特别自豪得说:“爸,你真帅,同学都说这要是我爸爸就好了。”后来李玥的课堂纪律越来越好,老师也很少再找我,他的成绩也慢慢上去了,我觉得榜样的力量很重要,从小就要教导孩子正确的做人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的师父正好是我的老同学,我跟同学说:“你就让他多干活。”干了几个月李玥回到家跟我说要辞职,太累了,每天就睡俩小时都好几个月了。我对他说:“你也别说立马辞职,你再坚持几个月,如果到时候你还想辞职我绝不反对。”过了几个月他也没再提辞职的事儿。我就反问:“儿子,你怎么不辞职了?”他说:“我现在工作做起来轻松多了,没之前感觉那么累了。”我就给他说:“没错,你刚一开始什么都没干过,没有经验你肯定累,你干的多了,多总结,自己摸索出来经验了自然就得心应手了。”他也认可自己确实进步很快。
  李玥(警务支援大队民警):从小我就和父亲生活在派出所里,每天目睹他们没日没夜奋战在一线的工作,默默为百姓的平安付出,所以我一直觉得警察这个职业真的很神圣。父亲给我传承的精神就是认真敬业、踏实做事,选择从事警察这个职业确实是深受父亲的影响,我小时候比较淘,印象中父亲经常带我去看禁毒展并给我讲解展览内容,也经常给我讲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和后果,教导我做一个正直的人。在父亲的教导下和从小生活的环境影响下,我最终选择了从事警察这个职业。我想对父亲说,您马上就退休了,希望您注意身体,我也会一直谨遵您的教导,为公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人和干事都需要讲规矩!
  王军惠与儿子
  王军惠(田村派出所民警):我那会在仪仗队天天带兵,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他在驻地的生活也简单、朴素,我言传身教就一件事“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小学时,有一次我看他拿回来厚厚一摞宣传材料,他真的是一张一张地发完,不会耍小聪明。我们的生活区和营区很近,孩子可以说是从小在仪仗队长大,经常能看到我们训练、升旗,也爱跟着我们一起唱军歌,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对这种火热、有序生活的热爱。
  虽然他在大学读的是社会学,但最后还是踏入了自己更喜欢的警营,我们也经常在饭桌上聊聊工作。他刚去派出所的时候,满腔热情和使不完的劲头,可干了一段时间就泄气了,我说干工作不能光有热情,还要有耐心,热心和恒心,不然不可能有理想效果。后来就咬牙坚持下来,在成功化解一起纠纷后,群众还送来了锦旗和慰问品,他拿不准,问了我,我说东西再好也不能收,锦旗留下,慰问品退回。后来他又调去市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在那负责枪支弹药管理。我和他讲枪支弹药无小事,千万不能自作主张,一个螺丝帽都不能丢。有一次孩子去外地调研,我也会提前和他交流,要用心观察和总结,为领导决策提供鲜活的、准确的信息,这样的调研才是有价值的。现在他在公安部工作,工作性质又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更要善于抓住重点,善于用改革的思维考虑问题、总结经验。其实每个岗位都有规矩和要求,要持之以恒的坚守,才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期待。
  我则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坚持用仪仗队养成的规矩要求自己。去年,很荣幸和车组同事田凤一起当选了分局年度“最美警察·海淀榜样”。过年看到我在警察节捧回来的奖杯,孩子比我还激动。
  正如圆规,有一个力透纸背的点,才能画好生活的圆。
  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中,警营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地找到了他们愿意为之付出和努力的支点,
  他们很早就接受了润物无声的理想信念教育,
  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更成熟、更豁达,面对困难也更为从容、更有韧劲。
  警营中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忙碌,往往选择将最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在心近身远的陪伴中,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持久的目标和追求。
  这种不疾不徐的家风和家教,却天然地接近了教育的本质:
  唤醒与点燃。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