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的降水会明显增加,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正是备春耕的关键时期,而农药产品的安全成为广大农民最担心的问题。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其中对《农药管理条例》作出了重要修订。2022年5月9日,农业农村部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多部门共同发布了《2022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通过部门协同机制对规范农药经营监管作出了重要部署。长期以来,农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联结了粮食生产安全、环境资源安全和食品消费安全等多项社会公共利益,对于农药经营的规范管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着力解决农资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农药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批准、农药废弃物是否回收、经营商户是否具有相应的经营资质等问题进行全面调查,规范农药产品市场管理,保障农药产品的质量,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案例分析
2021年8月初,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人员在开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中发现,辖区内存在部分农药经营点未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农药经营许可证、销售农药未进行实名登记、销售台账记录不规范等问题,这一系列现象对农药溯源管理构成了重大隐患。特别是部分农药经销商只针对购买大批量农药的客户进行实名登记,而对购买小批量的个体散户则既未进行实名登记也未记入销售台账。 2021年8月4日,巴南区人民检察院正式立案,公益诉讼部门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走访、实地勘察拍摄照片等方式固定证据,通过查阅法律法规和走访相关行政机关理清监督管理的权责归属,并形成了详实的调查资料。2021年8月中旬,巴南区人民检察院正式向负有农药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行政机关制发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积极履行农药监督管理职责,对农药经营点违规销售农药的行为进行规范处理,对全区的农药经销商进行培训和指导,强化安全巡查检查和监督抽查。 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行政机关在收到诉前检察建议后,对辖区内四十余家农药经销网点进行走访调查,下达整改通知书三份,抽检柜台在售农药产品二十五种,以培训会的方式对农药经销商进行了从业知识培训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并督促辖区内所有农药经营者建立和完善农药产品可溯源管理平台系统和电子购销档案,实现农药销售全程可追溯管理。2021年9月26日,主管行政机关就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向巴南区人民检察院进行了书面回复,所涉问题的农药经营点已经全部整改完毕。
农药产品作为农业生产资料之一,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当前市场上所有的农药无一例外都具有毒性,若存在处置不当的行为,无论是粮食生产安全角度,还是环境资源安全角度,亦或是食品消费安全角度都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公益诉讼部门将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持续跟进农药销售市场整治情况,多维度加强农药相关问题的检察监督,切实规范农药销售市场,最大限度维护涉农领域社会公共利益,助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