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业科技企业因经营困难未按时支付土地承包费,75户村民纷纷起诉至法院索要滞纳金。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通过开展诉源治理工作,使矛盾双方就还款事宜达成协议,通过线上一站式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法院开展的这些工作,使后续200多户村民放弃了诉讼的念头。
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延伸,诉源治理将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预防基层矛盾纠纷激化。小编近日从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获悉,通过增设诉源治理专线、开展线上一站式司法确认以及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举措,2022年,该院响应诉源治理需求311件,响应率、办结率均为100%。2022年,该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2.9%。
盯“源头”:发现矛盾未诉先办
因对一起劳动争议法律政策把握不准,今年7月,密云区檀营地区办事处工作人员拨打12368诉源治理热线,提出普法需求。接到“订单”,密云法院西田各庄法庭负责人朱成辉和同事一起上门,给办事处详细解读了涉劳动争议的法律政策。
其实,12368诉源治理热线的功能远不止普法。
2021年以来,密云法院以12368热线为主渠道,同时发挥人民法庭的“前哨”“堡垒”作用,多渠道响应诉源治理需求,并对12368热线进行全面升级,增设了诉源治理专线服务,一揽子收集党委政府、基层组织、调解组织等主体的纠纷联动化解需求,开展“靶向治理”。此外,还将12368热线与12345接诉即办联动,主动发现案件线索和纠纷苗头,实现未诉先办。
2021年4月,密云区教委拨打12368热线,称有几十位家长通过12345热线反映某教育培训机构收取培训费后“人去楼空”的问题,希望法院给予帮助。
密云法院立案庭庭长王雪和同事调查了解到,该培训机构目前因资金困难停止营业,拖欠了家长们几十万培训费。“这起纠纷牵涉人数比较多,若不能及时化解,矛盾会不断升级。所以我们决定将司法关口前移,主动作为。”
王雪进一步调查发现,除了在密云有营业点,该培训机构在全市各区还有5家营业点。通过工作,王雪找到了培训机构的法人代表,并与区教委工作人员一起做双方的调解工作。最终,该培训机构与44名已缴费家长签署调解协议,约定全款退还剩余培训费。同时,密云法院通过司法确认赋予协议强制执行的效力,维护了家长们的合法权益。
盯“非诉”:矛盾纠纷快速化解
密云区的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因山区面积大,偏远山区群众到法院诉讼不便,导致部分经人民调解组织达成的协议未及时申请司法确认,常常发生因一方反悔再次进入诉讼程序的情形。
为切实解决群众解纷难题,充分发挥司法确认在终结矛盾纠纷、减少诉讼增量方面的作用,密云法院速裁团队与辖区各乡镇司法所、村级调解员做好对接,对于经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调解的纠纷,可经12368诉源治理专线等方式直接对接速裁团队申请线上司法确认。此外,对于经过派出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等多部门联动化解的群体性纠纷,速裁团队也会及时引导,通过线上确认方式切实将矛盾纠纷吸附解决在当地。目前,密云法院已实现在线即时司法确认的区域全覆盖。
2021年上半年,密云某村75户村民陆续将村经济合作社诉至法院,索要土地承包费迟延给付的滞纳金50余万元。
原来,该村为发展经济引进一家农业科技企业。村经济合作社将该村300余户村民的农包地承包后再转包给这家企业,企业每年按约定支付承包费。疫情期间,企业经营遇到了困难,承包费延迟给付。村民纷纷诉至法院索要滞纳金。
眼见该村经济合作社作为被告的案件数量越来越多,密云法院立案庭庭长王雪找到该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柳继祥了解情况,没想到却发现了更多情况。
“后面还有200多户村民等着告呢,法官你们得帮我们想想办法啊!村民还要去企业闹,这企业还能干下去吗?”频频跑法院应诉的村书记柳继祥向法官吐苦水,十分无奈。
了解完情况后,密云法院立案庭主动与镇政府及企业负责人沟通,协调村经济合作社制定调解方案,在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尽量给企业争取缓解资金压力的时间,帮助其渡过难关。
最终,该企业与村经济合作社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时间内给付村经济合作社滞纳金52万元。为保证村民合法权益,密云法院通过“线上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对远在60公里以外签订的协议进行了即时司法确认,赋予了该份协议强制执行的效力。截至2021年10月,企业向村经济合作社给付了全部拖欠的滞纳金,300余户村民按约拿到了钱,75户村民全部撤诉。
据了解,2021年至今,密云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线上司法确认2464件,占同期司法确认总数的89.5%。
盯“效果”:延伸职能服务基层治理
今年以来,密云法院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的“三进”工作,将基层社会治理资源集约到调解平台。截至2022年9月底,全区20个镇街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部进驻调解平台,实现镇街基层解纷力量入驻全覆盖。
赵某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是密云区首次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三进”活动成功调解的案件。今年4月,因要求某单位解决施工扰民问题,年过七旬的赵某与对方发生冲突。过程中,赵某受伤并花费5.5万元医疗费。随后,赵某向派出所报警。
了解到这起案件后,密云法院巨各庄法庭联合巨各庄派出所、巨各庄司法所积极开展“三进”活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调解方案,并找到赵某和公司交涉赔偿事宜。这起纠纷最终被化解,某公司同意在五日内赔偿赵某医疗费等各项损失5.5万元,法院于调解成功当日出具司法确认书。
近年来,密云法院强化职能延伸,积极服务社会治理。强化规则指引,打造示范性裁判,提炼总结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发布行政、商事、环境资源、劳动争议等典型案例,将示范性裁判规则转化为完善行政管理、树立行业规范、保障群众权益的有效指引。
针对诉求集中、问题多发领域,密云法院开展深度调研,围绕涉政府信息公开、违建拆除、耕地“非农化”、民宿产业发展等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法律分析报告19份,参与风险研判200余次,进一步提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在因“复耕”政策引发的村经济合作社起诉承包期届满的村民腾退占用土地的批量纠纷中,密云法院主动研读政策精神,对接相关乡镇,通过强化诉讼沟通、统一裁判尺度、增强判后答疑等方式,妥善审理该批纠纷,助力辖区耕地保护建设工作。
此外,密云法院还加强宣传引导,依托法官工作站、巡回审判、法庭开放日等普法平台,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累计开展普法宣传122场,受众20余万人次,解答群众法律问题2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