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石景山

观《底线》有感:坚守“内与外”的“底线”

本站发表时间:[2022-10-10] 来源:北京石景山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镜头瞄向一点,视野面向社会,这大概是观看《底线》的初印象。在其开播之前,我也曾“杞人忧天”,怕一部主流剧流向“脸谱式”呈现,但是开播之后我发现,《底线》不仅以小见大,通过多个类型迥异、特征鲜明的案件,将法治理念“润物细无声”般传递给社会,更打破刻板印象,将法院工作者以“活生生的人”的形象呈现在大家面前。在享受酣畅淋漓的“追剧盛宴”后,剧中法院干警坚守“内与外”的“底线”,留给我更多的思考与回味。
  “内”于个体,指的是法院干警内心的力量。“内化于心”才能更好地“外化于行”,《底线》中几位法院干警的成长轨迹充分证明内心力量强大的极端重要性。这份力量体现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剧中网红主播猝死案、职场性骚扰案,都体现了法官能够及时研判新现象,将法律规范与社会问题紧密结合,让法条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条文,为法学理论注入实践的鲜活血液,让法律真正成为捍卫公平正义的武器。这份力量亦体现于对法治事业的热爱,顺境之下谈热爱与坚守总是容易,可贵的是面对质疑风浪仍可以无愧于心地说“我热爱这份事业”,可贵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从事平凡甚至枯燥的工作。周亦安怀揣理想与热血,但因童瑞案陷入迷茫甚至萌生辞职的想法,直到秦玲案让他重新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虽然努力不一定能改变结果,但是这个社会依旧需要他这样的付出。方远总是被调侃“看大门的人”,他看的这道门,正是法院的第一道关,这么多年的耐心、倾听、热情,让他守住守好这第一道关。内心力量的强大,让我们在历练中真正成为“法治的卫士”。
  “内”于群体,体现在法院系统内部向阳生长的强大生命力。这份生命力体现在新老法院人之间的传承,周亦安员额法官任命的仪式上,新法官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的场景,将使命与责任的传承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法院人的心里。从新中国第一代法官李必贤到当代的青年法官,无数法院人把个人与事业紧紧融为一体,点燃法治道路上的光亮和温暖。这份生命力体现在法院系统敢于面对问题的自我革新,《底线》以细腻的笔触全方位展现法院司法改革后的成果,包括智慧法院便民惠民、法治理念不断革新,让观众对司法建设的丰硕成果自豪感满满。
  “外”于法院人而言,体现在与法院外部不同群体的接触上。无论是对当事人、对自己的亲朋好友,都要始终把“慎独、慎言、慎微、慎行”牢记心里,化为行动。对待当事人,即使已经不是自己案子的当事人,也要牢记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刻都要谨言慎行,剧中李芳凝与叶芯单独会面一事就给我们带来深刻警示,出发点是好的、过程中也无任何的违法行为,但是法院人在社会公众的眼中即是公正的代表,行为稍有差池,都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因此,从细微之处注意自己的言行,才能让司法权力的行使更有公信力。
  “外”于法院人而言,更是将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镌刻于心。无论是方远每天在立案大厅热心倾听群众的疑难问题,还是周亦安、宋雨霏等法官在案件审理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都传递着法院人为捍卫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每一本卷宗的背后,都是一场悲欢离合,我们手中、眼前的,不仅是一本本卷宗,更是每一个当事人的人生。正因如此,《底线》带给我们的既有法院人成长路上的热血,更有代代法律人坚守和智慧的感动瞬间。
  进入法院工作的两年,深深感受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院干警,秉承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满怀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保持永不停歇的成长脚步,方能在捍卫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稳步向前。愿我们坚守“内与外”的“底线”,努力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有态度的优秀法律工作者!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