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请亲朋好友一起庆贺生日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但却有人剑走偏锋,为了过一个“难忘”的生日,触碰法律的红线。
为助兴庆生 “生日趴”变身“吸毒趴”
2021年6月的这天对张勇(化名)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是他来北京务工后的又一个生日。在和几个哥们一起外出就餐后,张勇总觉得缺了点“刺激”,他寻思着要把这个生日过得特别一些。这时他想起了之前老乡吕某卖给他的“家乡粉”。
于是,张勇再次给吕某发微信订购、转账,接着前往吕某住处取货。他们一次性花费2100元购买了8包家乡粉。因当晚玩得很高兴,张勇在第二天上午、中午又先后两次从吕某处购买8包“家乡粉”与朋友们共同吸食。
殊不知,他们这一行为已被警方发现。随后,几人在家中被抓获。
为多送几单外卖 竟吸毒“提神儿”
2021年12月,该案件被移送至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面对这几个90后年轻人,承办检察官询问他们“为什么吸食毒品”,了解他们误入歧途的原因。“送外卖很辛苦,吸完能精神,还能继续跑外卖” “吸食后可以提精神” “在老家就吸过,想家了就吸点”……这些是他们回答中提到最多的原因。
通过审查案卷,检察官了解到,张勇等人是老乡,先后来京从事送外卖工作,为了分担在京租房压力,三人决定合租平摊房租。可能是因为工作内容重复枯燥,在老家又接触过一种叫“家乡粉”的东西,三人均在出租房中共同吸食,还叫来其他老乡一同在此吸食。有时凑不够购买毒品的钱,他们甚至会借钱购买毒品。吸食之后,现实中的空虚、压力遁形不见的感觉让他们逐渐上瘾,一步步陷入深渊。
经查,张勇等三人共同租住公寓,平摊房租和电费。吸食毒品过程中互相都知道,也都能看得见。且三人明知他人吸毒而提供场所,应当共同承担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刑事责任。
在承办检察人员的耐心释法说理下,张勇等人认罪认罚,并在值班律师的见证下,签订了认罪认罚具结书,对量刑建议无异议。2022年2月,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全部定罪量刑意见,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分别判处张勇等人有期徒刑十个月到九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家乡粉”到底是什么?检察官揭开它的真面目!
张勇等人口中的“家乡粉”的化学名称是“甲卡西酮”,俗称“丧失药”“浴盐”,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高效精神类管制药品,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四)项中明确列明的毒品种类。过量吸食甲卡西酮,会造成食欲不振、焦虑、易怒、失眠、幻觉和惊恐;长期滥用者有发展为人格混乱、持续心肌梗死的危险;无节制摄入后,会造成短期记忆消失、心率剧增、出汗增加、瞳孔扩散、行为失控、自伤自残,以至于无知觉地陶醉于肢体暴力中。
对毒品犯罪、吸毒等违法行为勇敢说“不”!
我国《刑法》对毒品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吸食毒品严重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将长期处于一日染毒终身戒毒的旋涡之中,容留他人吸毒行为为吸毒者提供场所,破坏毒品管控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极易诱发其他违法犯罪,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本案中,容留他人吸毒的张勇等三人及参与吸毒的人员均是90后年轻人。正值青春年华,他们却任由毒品的“罪恶之花”肆意绽放,把吸毒当作青春时尚,“分享”给自己最好的老乡、哥们儿。我们要切记,不要因为朋友的“劝诱”“怂恿”去偷食禁果,“不好意思拒绝”“攀比之心”都会变成坠落的第一步。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提高防毒拒毒的意识,如果在聚会上看到朋友存在异常举动一定要及时阻止,生活中要拒绝结交这些会毁掉自己一生的朋友,对毒品犯罪、吸毒违法行为勇敢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