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调解员是抗疫好战友
“请大家提前准备好身份证,保持两米距离。”
“大爷,您慢点走,别着急。”
此刻,正在什刹海西海南沿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的是志愿“引导员”李涛,她也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的一名驻院人民调解员。结束了半天的志愿工作,已经12点半了。炎炎烈日下,李涛拿出手机,拨通了自己团队法官李亚津的电话。“李法官,昨天我跟您汇报的那个合同纠纷的案子,被告那边有了新的调解方案,我跟您再汇报一下。”“李老师,我就在您旁边的核酸检测点,一会儿咱们见面沟通。”原来,今天也是立案庭法官李亚津支援社区的日子。于是,西海边,烈日下,两个“大白”热烈地讨论起了案情。
“我跟李老师是工作好搭档,抗疫好战友。我们双‘李’合作,其利断金!”这位今年刚入额的小伙子美美地说。
“我也是党员,等她转阴了,我们再商量。”
“阻隔疫情,但是不阻隔亲情。”这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驻院人民调解员吴净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和调解工作严格遵循的准则。
今年5月12日,吴净接受一件法定继承纠纷的委派案件。居家办公的吴净第一时间联系诉讼双方了解案情。打通被告刘某的电话后才发现,刘某年届七十,已经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身体虚弱,独自住院,希望法院能够宽限一段时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吴净再次拨通了原告的电话,仔细梳理案情。
原来,一家人因为继承房产问题已经多年不联系,矛盾颇深。吴净反复做原告的工作,释法明理,希望她能从亲情角度出发,大家共克时艰。终于,原告打来电话,“我也是党员,我听您的,她都确诊了,我还告啥。毕竟是亲兄弟姐妹,等她转阴了,我们再商量,谢谢您啊,吴老师。”
“虽然原告撤诉了,但我还是会继续帮他们一家人调解,起码协助法官梳理案情,尽量做到案结事了,咱们抗疫调解两不误。”这位八零后优秀调解员如是说。
受灾的企业,能帮就多帮点
截止到5月20日,身处管控区的调解员武晓芳已经居家办公24天了。
4月底,西城法院受理一批侵害商标权的案件。因系知识产权类纠纷,遂委派驻院行业调解组织(北京赛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进行诉前调解工作。调解员武晓芳第一时间与原被告沟通调解。一开始,原告非常强势。居家办公的武晓芳好不容易联系上被告,才了解到被告是一家沈阳的企业,受疫情的影响,公司经营十分困难。调解员将这一信息反馈给法院,法官、调解员迅速与原告联系,希望他们能从人道主义出发,助力受灾的沈阳企业渡过难关。经过沟通,原告作出让步,批量案件的调解数额也降低了30%。
“受灾的企业,能帮就多帮点,等手头工作处理完了,我也去当志愿者。”居家办公的调解员武晓芳说。
战“疫”,我们一直在
在疫情防控时期,西城法院立案庭干警和驻院调解员井然有序、各司其职、高度团结、负重前行。他们将用勇于担当的精神、不惧艰难险阻的勇气,随时迎接战“疫”的挑战与任务,在保障人民群众诉讼权利的同时,为早日战胜疫情做出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