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法院组织开展的
第一届司法政务技能比赛、
第六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中
西城法院7名干警
经过层层选拔
荣获“标兵”称号
为充分展现标兵风采
北京西城法院官方微信开设
“奋进西法人·标兵面对面”专栏
专题宣传各专业领域的标兵
让我们走近标兵
向标兵看齐!
博观约取,在氤氲书香中思接千载;
勤耕不辍,在法治宏图中下笔有神;
精研细磨,在一词一句中积微成著;
以笔为刃,在践履实干中笃行致远。
他就是北京法院第一届司法政务技能比赛文稿专业政务标兵——郑新骏。
郑新骏,现为北京西城区法院审管办(研究室)法官助理,首批入选“西城法院优秀青年后备干部库”和“西城法院青年后备专业人才库”的双入库干警,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请谈一谈对综合文稿工作的理解?
综合文稿是体现机关发展思路、工作部署、工作成效等情况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领导讲话、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经验材料、调研报告等形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综合文稿工作则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形成结论,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建议,其作用在于统一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解决实践问题、推动机关工作,此谓以文辅政。
举例而言,领导讲话稿是机关最常见的文稿之一,往往是在一些重要场合,针对重要问题、具体事物、主要矛盾等分析形势任务、阐述思想认识、指明前进方向,通过思想发动转化为干警的自觉行动。例如部署会上的讲话,通常是凝聚共识、明确任务、鼓舞士气,推动形成“一盘棋”的局面;推进会上的讲话,一般是要阐明工作中的问题困难、短板不足,提出打通堵点的方法途径,等等。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好文章应该是“使人看了感觉解决问题,百倍信心,千钧干劲,行动起来”。
综合文稿写作有哪些挑战?
要把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都并非易事,况且起草文稿是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长期的训练和反复的打磨,才能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神”是文稿的内容,所谓言之有物、内容为王,这要求一篇好的文稿要有内容、见思想。具体到法院的文稿,必须要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紧扣公正与效率两大主题,着眼司法审判全过程、各环节,文稿起草者需具备系统思维和大局意识,不仅能够处一隅而观全局,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而且还能致广大而尽精微,对法院工作认识深入、主动思考,才能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形”是文稿的外在表现,一篇好的文稿通常要求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语言精准、布局得当,这就要求文稿起草者既要熟悉各类文稿的基本框架和起草要求,同时也要应具备良好的提炼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将素材通过合理的剪裁和生动的表达,呈现出“神形兼备”的效果。
工作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
每年参与起草区“两会”法院工作报告是常规动作,但每次都会有新的认识和收获。法院工作报告既是全景展现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窗口,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了解监督法院工作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工作报告讲好法院故事、传播法治强音,如何展现法院人的精神面貌和实干担当,工作报告是最直观的载体,如何把报告写出真切、写得精彩,这是我在每年年底反复叩问和思考的问题。
答案源自实践。起草工作报告的过程并不轻松,从初稿到定稿历时近两个月,在院庭领导倾力指导、起草小组密切配合下,反复修改完善、打磨细节,最终完美呈现我院特色亮点和工作成效,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法院工作,获得了广泛好评并以高票通过。当会场掌声响起的时刻,成就感和获得感也油然而生,那一刻是令人难忘的。会后我通过及时复盘报告起草过程,梳理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为提高文稿起草的质效和规范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再次深化了对文稿工作的认识。
有什么提高文稿写作水平的方法吗?
结合个人心得,有四条经验可以给大家参考。一是勤于积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文稿起草而言,缺乏大量“输入”就难以有效“输出”,写文稿难以下笔、空而无物的原因就在于此。须知写好文章是一个厚积薄发、积累沉淀的过程,除了要多读书看报,提升基本的理论素养外,还要多看上级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报告,多听领导在不同场合阐述的问题、认识,多记新颖的观点、精彩的论述,形成自己的资料库,为写好、写实打基础。二是敏于实践。起草文稿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为文而文,必须基于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对工作的客观认识并不来源于坐在办公室空想,而是要深入街道社区、审判一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要抓住司法审判、法院发展、队伍建设等工作中能够引起共振的热点问题、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反映规律的根本问题,善于从局部反映全貌,从个别反映普遍,从感性反映理性,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才能发挥综合文稿的最大价值。三是乐于修改。“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打磨和修改文章是写出精品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但是对于新手而言,对文稿多次返工、修改可能会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心,进而失去了动力和兴趣。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文章初稿是打地基、搭框架,修改完善才是“精装修”“磨精品”。最重要的是要在和领导沟通交流、指导修改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不断减少修改的范围和次数。四是善于复盘。及时总结文稿起草过程,一方面可以将各个环节的任务总结提炼出规律性、规范性的流程,降低盲目感和随意性,提高文稿起草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是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认识提高反作用于实践,我们的能力水平也将实现提升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