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点燃冰雪,欢呼与呐喊回荡山峦。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进行,位于延庆赛区小海陀山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迎来了高光时刻。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这些项目的10枚金牌,将全部在这条全长1975米的赛道上产生。
要问谁对“雪游龙”的环境最熟悉?非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分局的民警吴月云莫属。灯杆、电梯、井盖、配电室……几乎所有的重点部位他都一清二楚。从小海陀山的驻区民警,到“雪游龙”的安保经理,吴月云的5大本冬奥日记里,写满了坚韧与温度。“对我而言,守护好‘雪游龙’,就是在共享冬奥。”
冬奥会开幕前一天晚上,一名外国运动员训练结束后,将装有器械的两个包裹遗留在“雪游龙”出发区。考虑到防疫人员已返回驻地,不能贸然移动包裹,吴月云决定将包裹原地留放。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盯了一晚上监控画面的吴月云眼中满是血丝。早上7点半,监控画面中的两件包裹终于迎来了它的主人。“等这名外国运动员拿到包裹时,尽管我们语言不通,但看到他一直在向我微笑致意,我也就跟着一起笑了。”
进人、进车、进设备,查证、验证、保安全……作为“雪游龙”保障工作的第一关,吴月云的工作琐碎繁杂,罗列起来有10多项。“不能怕麻烦,更不能出差错,关键是还要有温度,咱代表的不仅是个人。”
“雪游龙的守护人还有很多,医疗救护、通信保障、接待服务……”吴月云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当我们老了,到了走不动的那天,想起也曾为举世瞩目的冬奥会作出过贡献,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把笑容和感谢留在北京。这辈子,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