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田璐:践行使命担当,锤炼匠人之心

本站发表时间:[2022-01-20] 来源: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北京政法网

从北大学子到审判业务专家,她笔耕不辍、掇菁撷华,她初心不改、笃行致远。工作期间,她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获个人嘉奖四次,并多次荣获调研先进个人、十佳员额法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了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的第三层次人才。她就是北京三中院首届审判业务专家,民三庭四级高级法官田璐。

用匠心守护初心 坚守民商事审判第一线

2009年7月,田璐从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市法院系统工作。她长期奋斗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一线,自2012年承办案件以来,已参与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5000余件,无一错案,每年结案数均位庭室前列,并审理了多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商事案件。在审判工作中,她始终秉承为民司法、服务大局的理念,对于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体性纠纷案件,均能够稳妥处理,确保承办案件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能有机统一。

2018年,田璐审理了一批某制造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件,该批案件是相关企业为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而引发的群体性纠纷案件,案件处理既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局,又关系到企业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社会关注度较大。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部分劳动者对于相关政策了解不多,对企业的搬迁工作存在误解,因此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较为激烈。二审期间,田璐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相关政策和劳动法律规定,耐心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充分的释法说理和普法宣传。最终,企业和劳动者都加深了对疏解政策和工作的理解,在案件审结后迅速履行了生效判决内容。该案此后被评为了北京法院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供司法保障优秀案例。

用智慧担当使命 总结审判经验汲取力量

将审判智慧转化为调研成果并反哺审判工作,是田璐法官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方法。她十分重视司法研究与成果的转化,注重透过个案梳理并总结疑难复杂问题,总结审判经验并努力升华为审判规则,从中汲取智慧力量,展现了新时代首都法官的使命担当。

田璐法官多次参加了司法解释的征求意见活动和论证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多项案例、课题、论文和专著的撰写工作,调研成绩斐然。2016年,她参与了人社部委托的调研课题《社会第三方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并顺利结项;2017年,作为执笔人之一撰写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和司法对策》入选北京市法学会调研项目,同时获得市委政法委年度青年骨干个人资助项目,该课题成果亦获2019年北京法院调研课题一等奖;作为执笔人之一撰写《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商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报告》获2020年北京法院调研课题一等奖。她撰写的多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并公开发表多篇论文,撰写的论文分别荣获第三届京津冀司法论文“一等奖”、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优秀奖。同时,田璐法官还参与编写了《最高人民法院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劳动争议法律适用解答与典型案例解析》、《类型化案件审判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文精释与实务指南》等6本著作。这些成果,是她长期研究、思考与审判经验相结合之后的厚重积淀。

用热爱磨练专业 主动延伸审判职能

2017年,田璐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的中国法官法学硕士项目,并在香港城市大学顺利取得了普通法法学硕士学位。此外,田璐法官积极参加普法宣传工作,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多次受邀前往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等单位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授课和普法宣传;应邀做客北京新闻广播电台《警法在线》等节目,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讲解。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随着复工复产不断加速,田璐通过京法巡回讲堂、京法网上课堂、京法微课等形式就“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劳动法律问题探讨”为主题进行线上授课,为复工复产中小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铁肩担道义,妙笔铸天平。十二年来,田璐法官用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用担当诠释新时代首都法官的职责与信仰。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