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了解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本站发表时间:[2022-02-09] 来源:京法网事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临近新春佳节,让辛苦一年的劳动者及时拿到足额工资,是关系基本民生的大事。雇主有义务按时按量发放劳动报酬,倘若有能力支付却拖欠薪资,达到一定程度的,则很有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一)什么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本罪是刑法第276条之一所规定的罪名,是在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增设的罪名。

  (二)劳动报酬的具体含义

  本罪所指的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应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劳动报酬,并不包括劳务报酬以及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费用。因为,从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背景来看,本罪主要打击危及劳动者基本生活保障的行为,而拒不支付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费用尚不会危及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故将此部分费用未纳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行为对象。对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劳务报酬纠纷,应通过民事程序解决。

  (三)本罪的客观表现行为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转移财产”,一般是指雇主将其财产隐藏,不为劳动者知晓;或者以恶意清偿等方式转移、处分财产;或者虚构债务、虚假破产、倒闭,造成无力支付劳动报酬的假象,以便向劳动者表明其无经济能力支付劳动报酬;“逃匿”,是指雇主避而不见索取劳动报酬的劳动者,甚至抛弃工厂、企业逃离当地,藏匿他处,以达到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目的。“转移财产”和“逃匿”,是“逃避支付”最常见的客观表现形式,但不限于这两种。例如,雇主藏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等行为也是“逃避支付”的形式。

  “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是指雇主本有经济能力而故意长期拖欠。

  以上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必须是以达到“数额较大”和“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作为构成本罪必备的要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第3条的规定,“数额较大”一般是指:(1)拒不支付1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2)拒不支付10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一般是指,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后,在指定的期限内仍不支付的情形。

  另外,关于“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的认定,不能仅以劳资双方的一面之词加以简单认定,必要时,应当请有关审计、财会核算部门进行审查,根据其审查结论作出认定。

  (四)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这里的单位,既包括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也包括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对于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违反用工且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五)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在认定本罪时,也要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防止打击面过宽,刑法介入过度。对于以下情形不应认定为构成本罪:(1)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恶意拖欠劳动报酬的故意,只是资金因为客观方面原因一时周转不灵、或者经营困难、企业濒临倒闭造成支付困难或者无法支付,没有存在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形,无论拖欠的劳动报酬数额有多大,是否已经引发负面影响的“讨薪事件”“群体性事件”,都不能以本罪论处。(2)不支付的劳动报酬尚未达到“数额较大”的,劳动者可以依照法定程序提起劳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也不能以本罪论处。(3)如果尚未经过“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的程序,也不能以本罪论处。(4)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刑事立案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六)本罪的刑事责任

  依照刑法第276条之一的规定,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造成严重后果”是本罪的加重处罚情节。一般是指:(1)造成劳动者或者其被赡养人、被扶养人、被抚养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重大疾病无法及时医治或者失学的;(2)对要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使用暴力或者进行暴力威胁的;(3)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在刑事处罚时,也要考虑从宽处罚的情节,如果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或者在一审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从轻处罚等。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