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公安局

精彩赛场背后,藏着哪些暖心的“幕后英雄”?

本站发表时间:[2022-03-07] 来源: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 作者:北京政法网

  2月20日晚,一届盛大、浪漫、温馨、“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圆满落下帷幕。

  而在属于北京冬奥的17个日日夜夜中,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确保了整个赛事的绝对安全。

  他们或是夫妻、战友;或是三代人薪火相传的警察世家;或是正值芳龄的俏丽女警……站在冬奥舞台背后的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冬奥安保民警。

  如今,冬残奥会已经开幕,他们又都承担起新的光荣使命。

  “他在一层,我在五层”,夫妻合影却成奢望

  人生苦短多风雨,先公后私拔头筹。

  2022北京冬、残奥会最不缺少的,就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弃小家、心系大家,全程参与安保工作,在盛会背后默默奉献的一线民警。

  他,是朝阳分局朝外大街派出所副所长于冰;她,是朝阳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李婧。冬奥安保期间,于冰作为分局基层业务骨干,被选调带领45名支援警力承担开、闭幕式国家体育场安保工作,李婧则被选派为冬奥场馆安保勤务人员。

  

  冬奥期间,于冰开启“7×24”模式,每日来往于单位和场馆之间,在做好派出所日常工作的同时,仔细核实冬奥安保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制定相应方案,并在磨合中发现新情况,对方案进行再评估、再调整,力求万无一失。

  除了各种勤务,于冰还要处理日常接处警,以及打击破案、社区管理、巡逻看护……经常24小时值完班后,他又立即投入到场馆安保工作中。由于有同事被选调进入闭环工作,作为领导干部,于冰主动把闭环同事们的工作揽下来,几乎天天“泡”在单位。

  而于冰的妻子李婧尽管同在“鸟巢”上勤,二人却很难相聚。李婧说:“他在一层,我在五层,尽管距离很近,但我们各自负责不同区域,工作中没有碰面的机会,就连在冬奥现场照一张夫妻合影,都是奢望。”

  

  直到开幕式当天,于冰和李婧终于拍了一张合照。于冰激动地说:“感谢祖国,让我们此时此刻有着最美丽、最骄傲的心情”。李婧说,将来一定要把这张照片拿给儿子看。说起儿子,李婧的眼圈红了。原来,作为共同参与冬残奥会安保工作的“双警”家庭,于冰和李婧将他们两岁大的儿子交给打“飞的”来京接娃的爷爷奶奶。

  

  身为一名母亲,李婧清晰地记得送孩子去机场的时候,孩子哭得很厉害,嘴里一直叫着妈妈、妈妈。作为母亲,她也心疼孩子,但是从她和于冰在警校上学时起,他们就明白自己身上这身警服的含义,也明白自己工作后将要承担的责任。

  于冰坦言:“我们这个双警小家庭携手护航冬奥,是留给自己、也是留给儿子最美的、最有纪念意义的礼物。”

  此前,他们全程参与冬奥会安保工作,现在,他们又全程参与冬残奥会安保值守。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战友,他们共同奋斗、相互支持,在盛会之下演绎了别样的“伉俪情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警察担当。

  一家三警护航冬奥,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2月16日下午,气温已降至零下,奥林匹克公园外的一条大街上,站在路边的槐昊浡双脚已经冻僵,他稍稍动了动双脚,缓解一下冻僵的不适感,但是眼睛却密切关注着周边的任何一丝动态。

  槐昊浡今年25岁,是朝阳分局将台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去年才刚刚加入到警察队伍当中。此时,他正在进行冬奥会闭幕式公共区外车辆路线安保彩排。从早上6点开始,他已经在这条路线上安保执勤近10个小时。“安保无小事,我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槐昊浡说道。

  作为一名首都公安、朝阳公安的新人,槐昊浡对能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安保工作这件事儿兴奋极了。他激动地说:“我出生在一个警察世家,我的爷爷槐喜田1962年8月入警,父亲槐杰1998年12月入警。我们不仅是人民警察,还都是共产党员。自幼时起,我就对警察这份职业充满了向往。2022北京冬奥,我们祖孙三代在不同的岗位为北京冬奥奉献力量。”

  槐昊浡回忆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父亲槐杰在常营派出所任所长。那年槐昊浡11岁,正上小学。北京奥运会作为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奥运会,从筹备到开幕,再到最后的后期比赛颁奖,整个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在他的记忆里,面对奥运安保这项艰巨的安保任务,父亲和同事们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克服困难,以面保点,把辖区的稳定奉献给了平安奥运。

  

  槐杰说,这次是与儿子在同一分局承担这次安保工作,所以他将把从爸爸那传承下来的作风传给儿子,发扬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精神。因为疫情等一系列问题,槐杰要面对新的困难、新的考验,但他仍将像14年前那样,继续为冬奥会安保竭尽全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槐昊浡的爷爷槐喜田2006年从分局光荣退休,但作为一名老公安,在14年前北京奥运会时,他加入了老干部科第二退休党支部,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继续为首都治安贡献力量。14年后的冬奥会,槐喜田仍将以一名56年党龄的老党员志愿者的身份发挥余热,继续为家门口这一盛会加油助力!

  说到能够和父亲、祖父一起肩并肩工作,三代人共同护航冬奥,槐昊浡的脸上充满了骄傲。“从警的第二年就能为冬奥会这么重大的体育赛事付出自己的努力,我真的很幸运。更自豪的是,三代人肩并肩工作对我的家庭来说是巨大的荣誉。”

  “我最想上网回看2022北京冬奥会!”

  

  “您已经进入闭环区,请靠后。”

  此时,正在冬残奥村西门值守的朝阳分局王四营派出所女警程妍,看到前来打卡拍照的游客,及时上前为他们进行温馨提示。

  冬残奥村,也就是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冬奥村,东至安贞路北延长线,南至北土城东路,西至北辰路,北至奥体中路,占地面积约0.22平方公里,内部分为居住区、运行区及广场区。赛时入住各国运动员及官员峰值为1700余人。

  为保障冬残奥会赛事期间冬残奥村及周边区域的绝对安全,北京警方采取保障民警与保安员捆绑的模式,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运转模式,确保单位时间内保障值守力量充足。为便于日常调度管理,北京警方将保障岗位分为东、南、西三大版块,涵盖定点看守、巡逻防控、不使其对冬残奥村造成影响。

  而程妍的保障岗位,正位于西版块。

  从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一天12个小时,程妍的工作,就是站在冬残奥村西门前,做好冬残奥会的值守工作,避免行人误入闭环区域。她每天的活动范围,大约在百米之内。

  

  “现在北京升温了,在这里站着感觉好多了,上个月北京降温那几天,温度降至零下8度,当时我身上贴着两片暖宝宝,但是依旧觉得身子冷得缓不过劲儿。”程妍笑着说,2022北京冬奥刚开始那会,她一个人站在这儿可能还会觉得有一点寂寞,但是现在坚持了这么多天,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状态。

  “其实在冬奥开幕当天,我站在这儿正好能听到放烟火的声音,当时也想要进去看看开幕式表演,我想一定特别特别精彩,但是我得做好我的工作,坚守好我的岗位,这是我的责任。”提及冬奥开幕式,32岁的程妍,眼中闪现出了兴奋与向往。然而,自冬奥开幕至今,她因为工作原因,一直未能有机会通过网络看上一眼冬奥开幕式表演。被问及冬残奥会安保工作结束后,她最想做的事儿是什么,她毫不犹豫地说,上网回看2022北京冬奥会!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