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公安局

从四肢断裂到重回巅峰,一名特警的“重生”!

本站发表时间:[2022-08-24] 来源:正警事儿微信公众号 作者:
  命运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
  勇士回应:我,就是风暴!
  这是一个绝地求生、关于信念的故事......
  从四肢断裂到身心重塑,如今的特警杨飙坚信,精神不倒就能重新站立,碎骨残缺也能淬炼成钢!
  在他正在迸发的、28年的人生脚本里,充斥更多的是敢与命运和自我抗争的勇气。
  他一直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一些,能达到的极限更远一些,那不仅是身体的跨越,亦是内心的升腾,更是青春生命的燃烧......
  01
  起
  曾经闪耀
  回到故事最初的起点。小时候的杨飙只想当警察,没有理由,就是喜欢。
  长大后杨飙也没辜负自己的热爱,18岁顺利考入警校,22岁成为一名特警。
  新警培训,在听到队长介绍全国十大反恐突击队之一蓝剑突击队时,杨飙眼前一亮,铆足了劲儿只为成为“蓝剑”一员。
  那时他心里只有一句话:千万别轻易放话,说出来的话就要做到。
  每天六点集合,高配速跑2公里,然后抱着10公斤的哑铃片再跑25圈。在攀登楼穿着配重10公斤的防弹衣,全副武装以最快速度登顶,这过程中还要回答队长提出的专业技能知识,答不上来就要加量······
  成就特警硬核品质的,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千万次的锤炼。
  128天的魔鬼训练后,杨飙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蓝剑突击队的正式队员。
  很快,杨飙就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出警,作为攻坚队员,他内心火热,随着指挥员一个手势,杨飙第一个冲了进去,顺利化解了危机。
  彼时杨飙的脸上,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笑容中满是自信,眼中也只有闪闪发光的未来。
  02
  承
  至暗时刻
  但意外突如其来,“蓝剑战士”杨飙的人生,在23岁那年被迫从头开始。
  那天是2017年初,正值隆冬,天空特别阴沉,空气里寒意十足。杨飙因意外跌落,重重一声砸在了地上......
  躺在病床上,巨大的疼痛感袭来,耳边回荡着医生的诊断:“肘部和脚踝粉碎性骨折......”那天,杨飙没吭一声......
  第二天手术时,杨飙突然开口问医生:“以后,我还能跑步吗?”医生回答:“还想跑步?走路可能都有点儿瘸。”
  听到此,杨飙闭上眼,一滴泪从眼角滑落下来......
  术后九根钢钉、一个钢板被植入了杨飙的身体里,密密麻麻的针脚布满了肘部、脚踝......医生说,如果恢复不好,可能面临最坏的结果,是“残疾”......
  但杨飙不想“认命”,住院时他不肯穿病号服,和来探望的同事说:“我住几天就走。”
  而半年的康复过程,于杨飙而言漫长又艰辛。每日都要忍着剧痛重新学习走路、伸展,严冬里,仅练习屈伸这一个动作,汗水浸透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让杨飙感到绝望的是,即便拼尽全力,医生所说的“无法剧烈运动”和“走路瘸”的“后遗症”一一“应验”。
  身体之外,扑面而来的,还有现实给予的心灵重击——因伤,杨飙无法进行训练、正常开展工作,他不得不离开“蓝剑”,心底曾经引以为傲的梦想,突然烟消云散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杨飙内心处于偏激的漩涡里,难以自拔。
  有时,他就那样静静地坐着,不与人交流。悲痛在深夜袭来时,噩梦般伤痛记忆、内心的苦楚难与外人道。
  他一度放弃了自己,不能剧烈运动干脆就不运动,甚至逃避训练,体重也从137斤长到180斤。
  那是属于杨飙的23岁,面对一地碎片,他只能默默望着,无力捡拾......
  03
  转
  重新崛起
  身心的伤痛,在热血青年的生命中撕开了一道口子,很长一段时间,光没能透进来......
  2018年,杨飙来到新的单位——西城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
  刚到西城特警时,杨飙还没有从受伤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只要听见“扑通”的声音,立即就有应激反应,联想到自己摔到地面的声音,浑身打冷颤;看到战友们挥洒汗水在训练场拼搏,他的心刺痛无比:“曾经我可是体能、攀登、射击样样一流啊。”
  西城分局反特巡支队中心区特警大队副大队长代云峰把杨飙失落的情绪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每一个人我们都不抛弃、不放弃,都会为他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他感受到我们和他在一起。”
  代队找来杨飙,像一个长辈一样,和杨飙展开了一场关于力量的对话:“都说我们特警充满了力量,有一种力量是实打实的,你能举起多少斤的重量;还有一种力量,是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在挫折面前不逃避,善于在逆境中转危为机,在低谷中勇敢崛起。这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杨飙陷入了沉思......
  心弦最后一“拨”,来自于“发小”的发问:“你现在怎么这样了,还是不是以前的你了?”
  “以前的我?”杨飙心里一震,回到家翻着手机中以前的照片,往前翻了很久,看着看着,就哭了......所有的迷茫、无奈、孤独,在那一刻全部被释放出来,很多熟悉的场景一一浮现,记忆重启的那一刻,他终于寻到了“从前的自己”。
  “为了儿时的理想,为了这份事业,为了关心我的人,为自己,我都不应该这样沉沦下去。我才20多岁,我还有机会恢复到以前,我可以!”
  从那一刻开始,杨飙决定换一种活法。
  先开始减肥!没有循序渐进,直接上强度:从每天跳绳1千次,到每天3千、5千,再到一部90分钟电影结束,一秒不停地跳。
  面对艰难的训练,他咬牙坚持挺了过来,并且每天严格控制饮食,别人吃火锅,他在旁边看着,一口不碰。
  一滴又一滴的汗水,决定了之后的走向。半年的时间,杨飙看着镜子里自己身材一天天的变化:从180斤,减到了受伤前的132斤!
  但是踝关节想要恢复正常训练的功能,必须接受二次手术取出碎骨。
  2020年10月,杨飙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他又问医生:“我还能不能跑步?”
  医生劝他:“你就别跑了行不行?”
  杨飙急了:“您别说行不行,就说能不能。”
  “能是能,但是你得省着点儿用,你现在骨骼运动能力是人类60岁的水平。”医生几乎下了定论。
  而杨飙又一次握紧了拳头:我命由我不由天!之前行,现在也行!
  术后住院期间他也没停止训练,脚踝用不上力就单膝跪着,每天做300个俯卧撑加300个腹肌训练,力量不够就拿电脑当配重。
  杨飙相信,自己绝不是在28岁就跑不动了,只有想不想跑。
  他相信,所有的定律,都要靠自己去打破。
  他相信,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让自己真正重新飞奔起来!
  04
  合
  又回巅峰
  “据说,没有一棵树的枝桠可以触及天堂,除非它的根须扎进地狱。”
  杨飙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他要重回训练场,重新参与到特警体能训练和考核中。
  酷暑正午,杨飙从执勤点回宿舍,换上训练服去跑了个5公里,脚底已经起泡,同屋的战友叶飞说:“脚都这样就别练了。”
  杨飙嘿嘿一笑:“没事儿。”说着就把泡给挑了。
  等叶飞午休醒来发现杨飙没在宿舍,打开窗一看,他正在外面推轮胎加练体能呢。
  训练的时候杨飙的脚踝依旧会疼,每次训练完走路都一瘸一拐,但杨飙说:“已无我,已不痛。”
  他所付出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点。
  没过多久,杨飙站在高高的攀登楼上,向下望去,是那个曾经让他绝望的高度。
  队长问他:怎么样?行吗?
  杨飙没有回答,他闭上眼睛,短暂的心理斗争后,他睁开眼,长出一口气,然后,绑绳、助跑、飞跃,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墙体在脚下不断掠过,最后稳稳地落地!一切都那么的果决而流畅。那时那刻,杨飙心里,只存千帆过尽后的坚定与平静。
  人生终有涅槃,心魔终将破除,在跌落的地方崛起,曾经的杨飙回来了!
  2021年4月份,队内三公里跑步考核,13分钟,杨飙的成绩已经达到了优秀标准。
  2022年,他的3000米跑步考核成绩提升到11分03秒,位列整个大队第二名,第一名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徒弟、98年出生的新警尤浩鑫;在去年的综合体能考核中,10个引体向上、120个跳绳、400米跑等五个项目,杨飙全部完成只用了3分35秒,距离满分只差5秒钟。
  一步步走来,杨飙不仅在队里成为了体技能“尖子”,还以优异的成绩当选了市局教官团教官。在分局,他送教到岗,成为了大家口中的优秀教官,当选2022上半年“红墙卫士”。
  他想把自己的经验和警务实战技能教给别人,他想让身边人一样“成为更好的自己”。
  杨飙尚且年轻,却已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他始终相信自己,相信信念的力量。
  而那些险象环生的经历,早已成为他成长的养分:没有人喜欢苦难,但当苦难不可避免时,要有面对苦难的勇气,和战胜苦难的能力。
  未完
  讲起苦难与勇气这个话题,人人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杨飙没有因命运的转折而自怨自艾,而是从面对和一步步的努力坚持中汲取力量,摔倒、站起来、蹲下去、再起跳!在一个又一个的“起承转合”中,体会人生的搓磨,而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所有人都会记得,那个酷暑的午后,阳光炙烤着大地,有一个身影,看起来并不算高大,汗水淋漓,喘息急促,他正用尽浑身力气翻动着巨大的轮胎,一言不发,却有力量。
  那是千千万万人的缩影,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自强与强悍,令人心生敬意。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品质?
  我们相信,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在努力向上生长;
  我们相信,当精神之光一旦被点燃,就会有无限的希望;
  我们相信,只要凝聚在一起,就被赋予了可以战胜一切的力量!
  即使不语,也一定听得见。因为,那是来自生命与梦想的呐喊!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