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司法局

绽放海陀山巅的冬奥志愿“母女花”

本站发表时间:[2022-02-28] 来源:京司观澜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为冬奥会助力添彩

  离不开志愿者的默默奉献

  来自延庆区司法局

  的李新和女儿并肩作战

  共同服务冬奥保障工作

  “战场亲兄弟,上阵‘母女兵’”

  全力以赴为冬奥会成功举办

  作出一家两代人的贡献

  李新是延庆区司法局四级调研员、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分管领导,被抽调到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赛事综合保障组人文环外驻点保障组。

  在环外参照闭环管理工作期间,李新将司法行政干部职责同驻点保障组组长身份有机融合,将普法工作带到驻地,赢得普遍点赞。在住宿楼大厅、核酸检测点位等醒目位置张贴习近平法治思想、“八五”普法、《民法典》、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等宣传海报,使大家走过路过耳濡目染。别样春节加料别样年味,在除夕悬挂大红灯笼、张贴普法春联、发放《民法典》普法扑克,号召大家在宿舍内学习《民法典》知识。联合驻点民警通过“敲门送法礼”行动进行反诈宣传,倡导大家下载反诈app,强化反诈意识,增强反诈敏感度,保障700余名冬奥服务者既温暖又安全,使得封闭管理的人文环外集中住宿点内“法”味十足。

  康庄镇人文大学校园作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保安、餐饮、合同商等闭环外服务人员集中住宿点,交通如何更顺畅、住宿如何更舒适、餐饮如何更妥贴、外围景观如何更温馨等等,都是李新要考虑的事儿。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微到餐桌挡板上的一个口罩小挂钩,入住温馨提示的文字内容李新都要亲自把关,唯恐哪里出现疏漏给入住人员带来不便。

  最初磨合阶段,李新带领驻点保障组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准备疏导第一批登车的客人,晚上十二点之后入睡更是常态。各项工作终于步入有序状态后,日常一些突发小事件则成了对他们保障工作最直接的考验,一天清晨不到5点,群里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没水了?”李新立即回复:“稍等,我看下”,随即迅速返回房间,“我这有水,着急的话你先来我房间洗漱吧!”期间她及时通知校方维修,丝毫没有影响涉冬奥人员按时登车。

  2月4日,冬奥会各比赛项目正式开赛,保障好赛事运行需求是他们的核心任务。李新和同事们及时按赛事运行时间进行调整,第一时间将早餐时间从六点提前到四点半,餐厨人员凌晨两点就开始备餐,为的是保障早上5:00登车出发的保安等50余人能吃上热腾腾的早餐。

  为过生日的同志送上一碗长寿面;除夕挂灯笼、贴春联;给每个房间门上贴上红彤彤的大福字……李新带领所有保障人员将看似不起眼的琐碎小事,做实做细,处处传递着浓浓暖意。

  在冬奥村里面,女儿赵昱晗以冬奥会赛时实习生的身份与李新“并肩作战”。

  华灯初上夜,万家灯火时,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研二的赵昱晗,刚刚结束作为北京冬奥会赛时实习生的又一天工作,踏上走回宿舍的旅途。对她而言,虽然没能与远在另一个冬奥会保障点位的妈妈团聚,但能亲身参与冬奥会服务足以弥补所有缺憾。

  2020年10月,学校官网发布的《北京冬奥组委赛时实习生招收计划》深深吸引了赵昱晗,当时还在读研一的她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表,经过院校层层筛选,幸运地成为首都师范大学第二批冬奥会赛时实习生。

  2021年9月6日,赵昱晗怀着无限向往,走进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一个月后,她被派驻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担任新闻宣传中心副经理,主要负责策划、撰写宣传活动方案、新闻通稿,协调对接媒体等工作。

  “延庆冬奥村是个美丽且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延庆冬奥村团队更是孜孜以求、敬业奉献的团队,各业务领域勇于担当、各团队通力合作。我深深地被大家的执着和努力感染着、鞭策着、激励着!”

  冬奥会筹办期间,赵昱晗所在的宣传领域多方面联系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多个渠道,把延庆冬奥村前期筹备工作全面立体地予以广泛传播,让冬奥会走进大众视野,让不能走进冬奥村的大众群体,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延庆冬奥村的魅力。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全面进入了赛时阶段,大家的目光聚焦在赛场上,国内外媒体对赛事的报道更是如火如荼开展着。运动员的饮食起居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和比赛成绩,延庆冬奥村作为运动员的居住生活场所更是备受关注。秉承着“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宗旨,凭借着前期扎扎实实的筹备工作,冬奥村热情地为村内居民提供着周到贴心的服务。然而,村内记者因为疫情防控要求,只能在混采区和记者工作间活动,无法切身走到运动员居住生活的环境中近距离感受他们的真实境况。多种原因导致冬奥村里运动员的饮食起居、所思所想和鲜活生动的故事不能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递,这给延庆冬奥村的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此,赵昱晗和同事们立刻商议对策并达成共识。“既然记者走不到运动员身边,那我们新闻宣传工作者就来做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做媒体和运动员之间的信使。”赵昱晗说。

  说干就干,赵昱晗和同事们立刻开始行动,一方面积极对接近距离服务运动员的住宿、餐饮、交通业务领域,从他们那里了解运动员在村内发生的有趣故事和对延庆冬奥村的反馈;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媒体,第一时间将村民声音和在村内的生活感受传递出去。仅2月6日一天,赵昱晗就收到了不同领域反馈的数十封村民的手写感谢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热情贴心的服务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她立刻汇总报送信息,次日《北京日报》就进行了宣传报道。在点滴日常中,赵昱晗和同事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想运动员之所想、帮运动员之所需”的工作理念。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