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进的五年 | 制度建设“三套组合拳” 助推首都监狱戒毒工作科学发展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为促进全局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科学有序运行,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打好制度体系、制度质量、制度执行“三套组合拳”,助推首都监狱戒毒事业科学发展。
打好制度体系“组合拳”
筑牢规范执法的基石
“清”2018年两局合并后,市局组织开展全面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整合。经过全局上下历时三年的努力,最终摸清存量,清理出局级规范性文件688项,监所级规范性文件1360项,完成整合新建修订局级规范性文件245项,废止246项,新建修订监所级规范性文件260项,废止530项。
“立”研究建立起“一元二级七系统”监狱戒毒工作制度体系。其中“一元”即坚持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二级”即抓好市局和局属各单位两个层级,“七系统”即指挥决策、党建队建、监狱执法、戒毒执法、执法保障、执法监督、综合政务。截至目前,工作制度体系共包含局级规范性文件405项,覆盖244个工作事项。
“精”着力推进全局“一事项一制度”工作。由各处室对照职责确定工作事项,以工作事项对应制度和文件,按照精简、高效、规范的原则,能修订的修订,能合并的合并,重复的予以废止,较之旧制度体系从数量上精简了10%。
打好制度质量“组合拳”
建好使管用的制度
注重制度科学性,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立制,相继完善《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罪犯分级处遇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罪犯“确有悔改表现”评估办法(试行)》等123项制度;突出建章立制计划性,2020年制定《规范性文件清理整合结果及修订计划》,部署集中攻关计划,2022年制定《制度建设三年计划(2022-2024)》;突出科学论证,对涉及执法的重大疑难问题,加强建章立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规范性文件清理整合期间共计召开制度研究协调会、专题审核会等12次,形成专题会意见30余条。
注重制度民主性,将群众路线贯彻于制度建设的始终,每项制度出台前组织开展三轮征求意见,每次不少10个工作日,其中一次采取面对面的座谈讨论形式,对征集到的意见做到条条有回复,件件有回应,同时将意见采纳情况向局长(监所)办公会报告。2019年以来共组织召开制度研究座谈会50余场,征求到制度意见2000余条,被采纳1200余条。
注重制度实效性,加强制度“质检”,严格制度合法性审核,实行事前审查与事后备案审查相结合,2019年以来针对局级新建修订制度共提出法核意见1445条;建立制度问题清单管理机制,针对现行有效的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制度问题征集,针对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其中《制度问题清单解决办法(2021年版)》就针对76个制度性问题提出了修订规范性文件41项,废止3项,进行制度解答31项,逐步实现通过问题解决推动制度健全完善。
打好制度执行“组合拳”
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突出“讲”,让制度执行者真正学制度、懂制度、会用制度。建立制度学习宣讲机制,推行“一图一册两主体一表率两测评”,其中“一图”即在制度学习宣讲中推行“一张图读懂制度”,将制度主要内容、工作流程、执行中的重点问题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予以体现,方便民警学习掌握;“一册”即明确民警承担主责任务、协同任务、遵守义务的制度内容,为每名民警配发相应的制度学习专用手册;“两主体”即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切实履行制度宣讲主体责任,民警充分发挥制度学习主体责任;“一表率”即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带头学习宣讲制度,发挥表率作用;“两测评”即采取客观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验制度学习的效果。
突出“评”,掌握制度运行情况。每年以制度设计科学性、可操作性、制度运行效果、制度认可度等为重点,开展制度运行情况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和分析出的问题精准施策、对症下药。
突出“查”,严格制度执行监督检查,按照“谁制定,谁监督”的原则,各责任处室采取绩效考核、达标验收、专项检查、日常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通报制度执行情况和对违规行为的查处情况,2019年10月以来共计对234项制度开展了1114次监督检查。
突出“议”,建立重要制度执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局、监所两级业务部门定期向局党组(党委)报告计分考核、奖惩、分级处遇、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重要制度的执行情况,党组(委)会对重要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议,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着眼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大局,立足于首都监狱戒毒执法实际,在制度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治理体系科学化水平,推进首都监狱戒毒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