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怀柔司法局:打造居民身边的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

本站发表时间:[2022-09-30]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怀柔区位于北京城区东北部,山区面积占89%,共有284个行政村、35个社区,具有城乡结合的显著特点。
  怀柔区司法局立足区域特色,不断探索新方法、新路径,打造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让怀柔群众尤其是山区群众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
  9月29日上午,怀柔区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曹宇坤通报相关情况。
  整合资源 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
  近几年,怀柔区相继出台《“十四五”时期怀柔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怀柔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表》等纲领性文件,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全覆盖,努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在实体平台上,2018年12月4日,升级改造后的怀柔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新亮相,通过“窗口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模式提供服务,大厅设置“窗口接待区、自助服务区、群众等候区及公示宣传区”4个区域,力求让群众走进中心“一扇门”,办好法律服务“所有事”。同时,16个镇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和319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相继建成,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覆盖率达到100%。
  在热线平台上,每天有两名执业律师工作时间接听“12348”法律服务热线,区司法局23名公职律师下班后补充提供“热线”咨询服务。
  在网络平台上,充分发挥中国法律服务网“全时空”优势,并且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协同调度网络平台,群众可在任一站点发出服务需求,区中心第一时间调配各方法律服务资源,实现“网上办”“就近办”“马上办”“预约办”。
  五年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从“全覆盖”向“高质效”不断发展,区、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接待现场咨询9万余人次,接听“12348”热线3万余人次,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91面。
  延伸触角 一村一居一律师“送法到家”
  今年5月,区司法局完成新一轮村居公益法律服务项目招标,中标21家律所的75名律师将作为全区319个村的村居法律顾问,为村居委会及村居民免费提供为期三年的“顾讲询调训”(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集体资产处置、集体合同审查等法治审核工作,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律培训等)服务。早在2012年,怀柔区就开始村居公益法律服务试点工作,通过十年的努力,群众不出村、不出家就能获得法律帮助,村居法律顾问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
  按照服务协议,村居法律顾问要提供“定点式”服务,每次在村(居)服务时间不少于2。5小时;“入户式”服务,主动进村入户,加强与村(居)民的沟通交流,把服务送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身边;“网络式”服务,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及时为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坐诊式”服务,16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站每周都有一名律师“出诊”半天;“会诊式”服务,对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法律问题,及时与司法所等部门进行集体“会诊”,切实解决村(居)民的法律问题。
  据统计,2018年至2022年,村居法律顾问律师走村入户1。1万余次,为基层群众提供“点对点”免费法律咨询等服务1。4万余次,为村委会和村居民审查合同、代写法律文书300余件,化解疑难矛盾纠纷175件,成为基层社会依法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用心用情 法律援助彰显使命职责
  今年9月8日,怀柔区法律援助中心收到一份写有“青天有鉴,司法为民”的锦旗,这也是本年度收到的第四面锦旗。区法律援助中心去年6月荣获司法部“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表现突出单位。
  近些年,怀柔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建立驻监狱、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妇联、公安分局执法办案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5个,在32个村(居)和18家律师事务所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50个,进一步畅通法律援助咨询、受理渠道。依法扩大法律援助受案范围,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流程,开创“绿色通道”“点援制”“属地办理”,提供“预约办理”“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举措,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与此同时,持续加强日常监督和指导,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法律援助案件从咨询、受理、指派到办案、结案等全过程进行网上跟踪、质量把控。通过重大疑难案件研讨、案件办结回访和同行评估等制度,提升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
  五年来,怀柔区法援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678件,累计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833万余元,刑事案件辩护率100%。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