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8547件,审结13785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70.4万件,审结、执结3081万件,结案标的额9.9万亿元。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2018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9万件,审结14.5万件,比上一个五年分别上升81.4%和81.5%,制定司法解释114件,发布指导性案例119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7亿件,审结、执结1.44亿件,结案标的额37.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分别上升64.9%、67.3%和84.7%。
一、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90.6万件,判处罪犯776.1万人。
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审结涉黑涉恶案件3.9万件26.1万人。“黑财”执行到位2461亿元。
依法惩治腐败犯罪。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11.9万件13.9万人。依法从严惩处孙政才等92名原中管干部。
依法惩治信息网络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22.6万件。
依法惩治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
依法维护公共安全。
二、依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审结一审商事案件2472.3万件。
依法助力稳经济增信心。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促进消费30条、稳定就业14条。
依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19.4万件,同比增长221.1%。
依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依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依法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审结金融犯罪案件10.1万件、金融民商事案件1037.7万件。
促进市场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依法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
依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29.3万件。
依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三、坚持走好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
审结一审民事案件4583.3万件。
全面加强人格权保护。审结人格权纠纷案件87.5万件。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审结涉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案件2224.1万件。
维护家庭和谐幸福。
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维护港澳台侨同胞合法权益。
方便群众高效化解矛盾。建成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
加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
巩固拓展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五年来,受理执行案件4577.3万件,执结4512.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9.4万亿元,2022年首次突破2万亿元。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四、坚决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坚持国法天理人情相统一。
坚决捍卫法律尊严和权威。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依法纠正重大刑事冤错案件26件53人。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
监督、支持依法行政。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38.4万件,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07.4万件。
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
五、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坚决贯彻党中央改革部署,实施140项改革举措,推动司法审判和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深刻重塑。
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
法院组织体系更趋完善。
智慧法院加速司法模式变革。
互联网司法开创新模式新规则。
六、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加强政治建设,筑牢政治忠诚。五年来,全国法院2363个集体、2799名个人受到中央和国家机关表彰奖励。
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司法水平。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确保廉洁司法。
依法接受人大监督。办理代表建议涵盖947名代表,把1965件代表建议和1861件日常建议,逐项转化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办理政协提案819件。
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2023年工作建议
2023年,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以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一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依法服务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四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五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加强法院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