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2年专题 > 致敬2021首都监狱戒毒卫士 > 榜样故事

韦纪辉:大队里的戒治专家

本站发表时间:[2022-01-05] 来源:北京监狱与戒毒微信公众号 作者:

韦纪辉是北京市天堂河强戒所七大队民警,是专门负责戒治工作的训练师,他积极使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将戒毒人员管理和戒治工作相融合,被大家称为“戒治专家”。2018年,韦纪辉获评局级“个别矫治能手”荣誉称号;他参与的《毒品成瘾戒治团体动机唔谈项目》获评北京市第四届机关事业单位青年“我为改革献一策”活动B类奖项;他撰写的《基于戒毒动机强化的矫治个案(于某)》案例被司法部优秀案例集收录出版。

万事开头难

2010年,韦纪辉调入天堂河教育矫治所开展对吸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在工作中,韦纪辉逐渐意识到:要用科学的矫治技术解决吸毒人员成瘾问题。2013年,韦纪辉参加了运用正念技术改变吸毒人员成瘾状况的培训,这次培训促使他更加坚定了科学戒治的方向和目标。

万事开头难。由于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缺乏戒治工作经验,刚开始的时候,韦纪辉也是一头雾水。但他很快克服了畏难情绪,选择迎难而上,虚心向身边经验丰富的民警学习、先后参加了正念减压、正念防复发、MSDE、人际动力团体治疗等课程的培训学习。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催眠治疗、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等技术和方法,并考取了高级催眠师证书,获取了团体心理协会会员资格。

绝知此事要躬行

韦纪辉始终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尝试在戒毒人员个别谈话、团体辅导中使用心理咨询和所学的各种戒治技术,先后开展了多轮MSDE、正念减压、正念防复发以及人际动力等团体心理辅导。

2017年,在一段时间的戒治学习和实践后,韦纪辉敏锐地发现戒毒动机是关乎戒毒人员能否戒毒成功的一个关键,并开始尝试探索戒毒动机评估和激发的问题。一方面,他探索多维度动机阶段评估,尝试编制《民警对强戒人员动机情况评价表》。另一方面,经过几轮的MSDE中动机晤谈团体的实践,他尝试结合戒毒人员实际进一步细化动机晤谈团体方案。

作为心理咨询师,韦纪辉认为动机是划分戒治阶段重要的指标。因此,在戒毒人员动机阶段划分评估的过程中,他运用多维度指标评估心理状况,通过访谈搜集大量信息,确定他评量表的问题、分数及评分比例。最终完成了《民警对强戒人员动机情况评价表》的编制。经过民警实测验证,他评量表能够有效筛查出强戒人员的动机阶段。

在开展MSDE动机晤谈团体实践过程中,韦纪辉发现如果完全照搬书本中的方案,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于是在几轮辅导过后,他着手进一步细化更加可操作、更具灵活性、更符合戒毒人员实际的动机晤谈团体辅导方案。例如,第一节课活动在“利弊分析”环节,为增强训练的趣味性、提升成员的参与度,他采用“红与黑”辩论赛的方式让成员分成两组,每组4人,设观察员1人。红组阐述毒品的“好处”,黑组阐述毒品的“坏处”,双方在带领者的组织下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收集整理了吸毒带来的“好处”20余条,坏处40余条。当观察员把双方的观点记录在一张纸上进行呈现时,成员感到震惊。在成员内心受到触动的基础上,他引导成员思考吸毒带来的好处能否用其他的健康方式来实现。

第二次课程在“损益评价”中,采用了体验式的活动。由成员代表各自的吸毒年限,按照时间顺序站在一条直线上。请一名成员按直线依次走过每个吸毒时间点,感受时间点上自己吸毒可能的变化和损害,体验的成员每到一个点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产生。

实践证明,经过细化和改良后的方案更易于戒毒人员接受,戒毒人员参与积极性更高,戒治效果也更好。

韦纪辉从一名大队管教民警到大队戒治专家的成功转型,源于他内心“为戒毒人员戒除毒瘾做点事情”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的播种、生根、发芽、成长离不开一切为了戒毒、一切服务于戒毒、大力推行科学戒毒的决心。

韦纪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矫治吸毒成瘾问题,我的感受就是‘三真’:真实、真诚、真心。首先,作为帮助和支持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的民警,不论是对于戒除毒瘾还是面对强制隔离制度,我们都要真实反馈,不回避、不掩盖;其次,我们要真诚对待戒毒人员,理解和关注他们的矛盾心理、困惑以及无力;最后,用真心去接触戒毒人员。相信在我们与社会力量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帮助吸毒人员迈向新生,让生活更加美好,让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