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2年专题 > 良法善治 > 通州:在家门口解决烦心事

北京城市副中心:为老百姓“找说法”提供一席之地

本站发表时间:[2022-11-07]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一核一主一副”的北京城市空间布局,“一副”指的就是城市副中心——通州,明确了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战略定位。

  2021年8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又对副中心提出了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2022年9月21日下午,小编走进城市副中心,了解在现代化治理体系下,各级部门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前端的通州样本。

  为老百姓“找说法”提供一席之地

  习近平曾强调,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小编了解到,通州区委政法委聚焦基层矛盾纠纷,统筹政法单位主动融入、参与矛盾纠纷共治工作,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今年2月24日,张家湾镇一核多元共治中心揭牌成立。

  仪式上,张家湾镇政府为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安民警、工商执法人员等解纷联络员和特邀调解员颁发了聘书,为多元主体搭建了平台,进一步破解了基层治理瓶颈,为老百姓遇到矛盾纠纷“找说法”提供一席之地。

  目前,张家湾镇共治中心正加快改造升级。

  当前第一层已经投入使用,各个政法单位的工作人员均处于正常办公状态,随时接待遇到矛盾或者纠纷需要解决的居民,也有居民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接受在线调解。

  免去诉讼奔波,在家门口解决烦心事

  “潞水东湾四十程,烟光无数紫云生”。张家湾镇地处通州腹地,下辖57个村,常住人口10。5万人。

  “目前张家湾镇仍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尚不均衡,高速转型发展伴生的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难度大,接诉即办诉求量高位运行,涉法涉诉问题频发。”

  通州区张家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丰在接受采访时介绍,“2021年,全镇的接诉即办量达到1。8万件,基层治理的矛盾越来越多。”

  “他们把我东西碰坏了,就得赔。”今年6月,南大化村李先生来到张家湾镇一核多元共治中心,称拆迁公司在拆迁腾退时,把自己雕塑品碰坏了,对方不同意赔偿,希望解纷中心协调解决。

  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的值班法官接待了李先生,经与镇共治中心会商,决定联系纠纷双方调解解决。

  在调解现场,双方对于是否应该赔偿分歧很大。

  拆迁公司认为是李先生在签署腾退协议后没有及时转移雕塑品应视为丢弃物,李先生认为雕塑品之前完好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他并没有做丢弃处理,等要转移时发现已经损坏,而且作品花费了几年才完成无法复制,就算赔了钱,心里也难受。

  “协议并没有约定明确腾退自有物品的期限,即便作丢弃物处理,也应该再跟李先生确认,因现场拆除导致雕塑品损坏应该赔偿。”解纷中心值班法官经勘察现场并了解类似雕塑品市场价值后给出处理意见,最终双方就补偿达成一致,拆迁公司补偿李先生5万元,当场付清。

  “太感谢法官了,解决了我们老百姓的烦心事”,李先生就这样免去了诉讼奔波,在家门口解决了烦心事。

  简政放权 京津冀387项服务“跨省通办”

  党中央、国务院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这几年来,国务院多次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放管服”改革作出部署。

  今年8月,在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说,“放管服”改革实际是放开搞活、促进公平竞争,给群众经商办企业更多自由和便利。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城市副中心先后与河北、天津建立政务服务联动机制,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跨省通办”,实现副中心政务服务事项“全事项、无差别”跨省办理。

  便民措施的背后,是城市副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个缩影。

  2021年9月13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对外运行。

  在高挑宽敞的城市副中心政务大厅里,陈女士正在咨询办理市广播电视局变更(延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许可事项。

  她所在单位在朝阳区,以前要办理这样的市级事项只能去位于六里桥的市级政务大厅,副中心政务大厅开厅运行后,在这里就能完成2068个市级事项和1594个区级事项的办理。

  “没想到这么方便,打一个电话就跨省办了执照。”家住通州的李女士此前致电通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办理燕郊营业执照的事情。窗口工作人员告知,不需要去燕郊,网上就能申报。

  区政务服务局与廊坊三河市行政审批局通过远程连线,共同指导李女士登录河北省“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填报信息,上传申报资料、网上实名认证和电子签名等。收到申报信息1小时内,三河市方面就完成审核,并将相关证照免费邮寄至北京。

  除了实现140个全程网办事项跨省通办外,副中心还通过京津冀三地便民自助终端互设,实现了387项便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服务。

  在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的综合窗口服务区,还提供56个京津自贸区事项和70个北三县事项的跨省通办服务。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