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2年专题 > 情暖警事儿——“小事不小”警察蜀黍眼中的那些“大事儿” > 为民办实事

北京警方严打电信网络诈骗 5年抓获4.5万嫌疑人

本站发表时间:[2022-10-13]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北京市公安局持续强化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防范等各项工作,着力破解涉诈违法犯罪难题。10月8日,在北京市公安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局刑侦总队新闻发言人、副总队长胡英坤介绍,2017年以来,北京警方共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4。5万余人,破案3。6万余起,打掉涉诈犯罪团伙窝点1200余个。

  设立专用反诈号码 建成四级预警劝阻工作体系

  胡英坤介绍,北京市公安局和16个区公安分局均成立了反诈专业队伍,2017年以来共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4。5万余人,破案3。6万余起,打掉涉诈犯罪团伙窝点1200余个。

  在“扫楼”等专项行动期间,警方全力挤压犯罪空间,先后打掉诈骗犯罪团伙300余个。2020年11月,在四川、云南警方的大力配合下,打掉一个跨省诈骗团伙,捣毁窝点4个,抓获嫌疑人213名,缴获电脑、手机等大量作案工具。

  警方通过组织“断卡”以及对涉诈GOIP、涉诈洗钱窝点、涉诈APP等集群打击,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7000余名,打掉各类窝点300余个,缴获电话卡、银行卡共计5万余张,收缴GOIP设备150余台,核破全国案件3000余起。

  2019年11月,北京警方在全国率先启用“96110”反诈专用号码,用于预警劝阻、宣传防范、案件回访、申诉应答等工作,劝阻成功率提升近四成。

  此外,北京警方还率先建立四级预警劝阻工作体系,2019年以来先后在各分局和近300个派出所建立了二、三级反诈中心,形成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预警劝阻体系,全面提升了预警劝阻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2021年以来北京警方率先建立第四级“反诈中心”,以“身边人劝阻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全面提升防范精准度。目前,已在全市30余所高校、部分街乡、企业建立了第四级“反诈中心”,由师生、志愿者、企业员工参与劝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劝阻京内外群众3000余万人次,避免经济损失200余亿元。

  北京警方建立联动机制 开发首款“全民反诈”APP

  北京警方会同通信、金融部门和企业建立警银、警通、警企联动处置机制,目前已有中国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电信运营商及多个大型互联网企业入驻市“反诈中心”,实现“专岗入驻+专人对接”。精准查控涉案银行账户、通讯号码、网址域名,及时冻结止付涉案资金50余亿元。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拦截资金依法返还工作,累计向全国7000余名被骗事主返还涉案资金7亿余元。

  北京警方还不断完善两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定期通报和约谈机制。市、区联席会议办公室依托月度通报机制,对高发案地区和开办涉案银行卡、电话卡的银行网点、运营商营业厅、企业进行通报。对问题突出的单位下发公安提示函59份,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约谈整改10余家单位。通过专项整治,被约谈单位涉及的案件下降幅度超过30%。

  北京警方开发出全国首款“全民反诈”APP,集反诈宣传、预警提示、线索举报、在线答题等功能于一体,并方便报案群众提交电子证据。截至目前,注册用户已达1500余万人。

  另外,北京警方开通“北京反诈”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等新媒体账号,并与“国家反诈中心”“公安部刑侦局”“中国警察网”“平安北京”“北京刑侦”等构建公安政务新媒体矩阵,累计在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直播200余次,累计观看达5000余万人次;发布防范宣传内容500余个,累计阅读量突破2亿人次。组建反诈宣传微信群1万余个,5000余名社区民警及300余名高校、医院宣传员入群,实现了社区、院校医院全覆盖。

  根据社会热点和时间节点 犯罪分子会更新诈骗手段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副支队长赵炜通报了近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重点工作和措施,并作防范提示。

  赵炜介绍,经统计分析,今年以来易发的诈骗类型多为刷单返利类、虚假征信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裸聊敲诈类等类型。犯罪分子会紧盯社会热点和时间节点,不断更新诈骗手段。

  警方做出如下提示:

  一是关注官方发布提示信息。常见的诈骗手段警方都会在“北京反诈”微信公众号和“全民反诈”APP上发布相应的安全防范提示,请市民及时观看相关内容,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如发现涉诈违法犯罪线索,可以通过拨打110以及通过“北京反诈”微信公众号、“全民反诈”APP网络平台等方式向警方举报。

  二是96110来电要及时接听。日常工作生活中,市民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另外,对于96110的来电一定要及时接听,耐心听取劝阻,仔细回答相关问题,避免上当受骗。

  三是切莫充当诈骗犯罪帮凶。参与非法开办、出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支付账号及社交账号,甚至利用所学知识为犯罪团伙制作诈骗APP、网站等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行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甚至“诈骗罪”。一定要避免因利益诱惑参与违法犯罪活动,防止成为诈骗犯罪的帮凶。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