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与大家的日常生活
联系更加紧密
借助互联网平台
不法分子利用新手段
新技术的诈骗手法
也越来越多样化
今天是
4月29日
首都网络安全日
小政送上网络安全小贴士!
请您收好!
女子上网请“大师”做法事,帮复合
为挽回与男友感情,女子盖某在网店请"大师"雷某做法事,承诺做完2888元的"和合"法事后,盖某和男友的感情在15天内会变好。女子信以为真,先后数百次做法事、请佛牌,转账给"大师"雷某共计147万元。最终却与男友分手"人财两空"。
以案释法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雷某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二人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系共同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最终判决被告人雷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
法官提示
要相信科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警惕以封建迷信为手段进行的诈骗活动。看运势、做法事,毫无科学依据,切勿相信天灾人祸、作法消灾等迷信之说。
高价买来的游戏账号,不能登录了?
平时沉迷网络游戏小方,看到在某游戏交易平台上出售账号的小杰,之后二人脱离网络平台在微信上进行交易,小杰商定以人民币6000元的价格出售游戏账号给小方。一个月后,小杰后悔了,通过官方平台申诉的方式将游戏账号找回,并将小方微信拉黑。小方发现自己无法使用该账号,且无法联系上小杰,因而选择了报警。
以案释法
检察院审查认为,网络游戏账号属于一种虚拟财产,具有可转移性和有价值性,具有财产属性,可以成为财产犯罪的对象。小杰的行为侵害了小方的财产权,构成盗窃罪。
检察官提示
在家休闲上网玩游戏,也要注意网络安全!尤其是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防范能力低,容易受到哄骗。玩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财产安全,在没有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充值、打赏、转账,避免财产损失。
十万火急!事主正在接听诈骗电话?
陈先生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因疫情无法发货,便想将商品退掉。随后,陈先生便接到自称是"商家"的电话,称线上操作不了需要添加微信进行赔付。陈先生按照对方的指示添加好友,扫描了二维码,输入自己银行卡号的时候,就接到了派出所的劝阻电话。一开始陈先生还不相信,但经过劝阻员细致耐心的讲解后才发现自己正在落入骗子圈套。
警方提示
接到陌生电话时,一定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身份及银行卡信息,不向陌生账号转账。如果遇到电信诈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积极配合警方工作,及时挽回损失并惩罚犯罪分子。
我们要知道
网络上遭遇"偷窃"的
可不止钱财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
网购一件衣服、网约一次车
个人信息都存在泄露的风险
骗子掌握公民个人信息后
会针对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骗术
因此
大家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
以免上当受骗
《网络安全法》中特别规定
当个人信息有泄露之虞时
平台必须要向网信部门报告
要告知当事人个人信息有可能被泄露
提示及时止损,修改密码
最后
小政教你一套防骗口诀
请牢记心间
让你见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