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广泛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普法...
>> 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网络服务合同纠纷两千余件

北京互联网法院3月17日对外发布,自2018年9月建院以来,该院共受理网络服务合同纠纷2287件,其中近八成纠纷集中在票务出行、知识分享、购物平台、二手交易领域。此类案件原告多为中青年网络消费者,诉求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详细]

北京行动 更多
二手车交易纠纷多发 一中院法官教您避“雷”

2019年至2022年3月期间,北京一中院共审结涉新旧机动车买卖合同纠纷73件,因购买二手车引起的消费者维权纠纷21件。北京一中院副院长谭劲松介绍,由于二手车交易相对新车交易更为复杂,新车消费者对车辆专业知识及相关信息缺乏了解,导...[详细]

涉如实告知义务审查占七成 法官提醒签保险合同前需谨慎

近年来,随着保险消费市场的繁荣及公众风险意识的增强,众多保险消费者已养成为自己或家人购买人身保险产品的习惯,各类人身保险纠纷案件也随之显现。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来临之际,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详细]

普法宣传 更多
直播间购物维权难? 房山法院线上普法解纠纷

北京房山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赵宏华围绕“直播间购买的哪些商品可享受七天无理由退货”“直播间购买的特价商品不退不换是否合法”“直播间购物何种情形下适用十倍惩罚性赔偿”等热点法律问题。[详细]

网购“宝典”生效,看它看它看它!

自2022年3月15日起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制定“签收商品即视为认可商品质量合格”、“经营者享有单方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等常见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详细]

媒体报道 更多
视频新闻
>> 签收即视为商品质量合格?最高法:格式条款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规定》主要对网络消费合同权利义务、责任主体认定、直播营销民事...[详细]

>> 中消协:网络消费部分商品和服务存在质量缺陷

报告指出,2021年,网络消费领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形仍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部分商品和服务存在质量缺陷、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虚假宣...[详细]

>> 中消协首次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就2022年消费者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展望,希望社会各方从促进消费公平的角度,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获得...[详细]

基层动态 更多
以案释法 更多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