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穿警服的副书记 | 社区警务小岗位,服务群众大舞台
“我们要对汪勇和张立峰二位警官衷心地说一声感谢,感谢二位警官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加班加点、忙前跑后!”“看到张警官手里拿着的刚从医院开出来的药,心里真不是滋味,警官真的太累了,一定要保护好身体啊!”社区群众在感谢信中这样写到。近日,通州公安分局玉桥派出所收到了潞阳桥社区群众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对汪勇和张立峰两位社区民警的工作表示感谢。
排忧解难,我为群众办实事
“倾心为民解忧,倾心为民办事”、“尽职尽责,服务为民”、“排忧解难,勤政为企”,在送给汪勇和张立峰的锦旗上,潞阳桥社区的群众写下这样的句子。句短情长,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满含着社区群众对民警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满含社区群众着对民警的深情厚谊,一字一句勾勒出通州公安社区民警为群众办实事的暖心画面。
疫情开始之初,一些公寓、民宿的经营受到了影响,汪勇和张立峰在和经营户的接触中感受了他们的困难和困惑,于是耐心地为商户们讲解:“你们的营业场所里消防设施是不是完备?有没有安全隐患?我们是要规范你们,保护你们,让你们摆脱困境,为咱们通州增光添彩!”
为了能尽快解决商户们的困难,让辖区里民宿、公寓的经营早日走上正轨,汪勇和张立峰立即来到商户们的门店里实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他们一家一家商户的走访,一家一家商户的调研,一家一家的进行安全防范讲解及检查,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协调,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几乎把整个辖区都跑了个遍,终于帮助商户们解决了燃眉之急,帮助商户们的经营走上了正轨。
一心为民,服务群众好搭档
负责潞阳桥社区的民警汪勇和张立峰是一对70后“师徒组合”,都是由军人转业从警的,而且身上有着军人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好传统、好作风。汪勇比张立峰入警早一年,于是便成了张立峰的“师傅”。
“立峰,社区民警是群众与派出所之间的‘桥梁’,想要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民警首先要走得勤快,要开展入户走访、明了辖区情况、组织安全防范、提供为民服务”、“立峰,杨大妈和邻居间的纠纷是个长期问题了,我们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他们的矛盾激化”……自从“徒弟”张立峰来到社区后,“师傅”汪勇就每日带领着“徒弟”在社区里熟悉情况并详细讲解社区工作。为了能够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社区民警,张立峰努力学习各种社区工作知识,加班加点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在怎样才能更好地、更快地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这件事上,他们一个孜孜不倦,一个求知若渴。很快,张立峰就“出师”了,也成为了“百分百全能社区通”,汪勇、张立峰这对好师徒、好搭档,一加一大于二,服务社区群众的力量更强了。
扎根社区,为民服务暖人心
潞阳桥社区有4个居民小区、34栋居民楼,七千余户居民,常住人口两万余人,各类门店和公司二百余家。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汪勇和张立峰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始终坚守在社区,始终奋战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他们每日检查督促辖区各小区、各企事业单位落实对出入人员、车辆进行核查登记、体温测量等疫情防控措施。为防止疫情防控期间河边有人聚集垂钓,他们在河边一遍一遍地巡逻检查,防止有垂钓者扎堆,为辖区居民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同时,他们还在辖区积极开展防疫宣传:“疫情期间,请大家佩戴好口罩,减少外出,不要在小区扎堆聊天”“小朋友快回家,疫情期间,小区院子里可不能追逐打闹呀……”,偶尔也会有群众不理解,心情烦闷情绪不好的情况,他们总是耐心地和大家解释沟通。一句句暖心的劝导,一次次温馨的提示,一遍遍细心的检查,一趟趟不间断的巡逻,让社区居民感到安全、安心。
为准确掌握辖区情况,他们还对辖区的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矛盾纠纷多发地进行常态化走访、登记,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他们在社区里一待就是一整天,足迹遍布辖区的每个角落,保证各项防疫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到位。他们还积极参加街道社区组织的工作协调会,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在社区开展检查,落实联防联控,不留死角排查各类隐患,协助街道社区做好社区管理工作。
汪勇和张立峰都是通州公安分局401名社区民警中的一员,他们是“穿警服的副书记”,他们怀着对群众的无比深情,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居民有需求,他们就会有响应,只要居民有问题,他们就会去倾听,只要居民有困难,他们就会迎难而上。他们一心为群众着想,默默为社区付出,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