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防汛救灾恢复重建的关键阶段,首都司法行政人快速反应,及时为群众提供各项法律服务,全力助推受灾地区重建美好家园!
北京律师
组建抗洪救灾工作法律服务团
按照北京市司法局统一部署,市律师协会充分发挥行业专业优势,迅速组建百人抗洪救灾工作法律服务团,协会会长高子程任团长,成员从包含保险、医疗、民法等11个与抗洪救灾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委员会中遴选。并由专业委员会主任组成工作组,完成《关于“杜苏芮”引发的北京特大暴雨及洪水灾害相关法律问题及解答汇编》。目前,该汇编正在“京司观澜”微信公众号中持续推送,为群众讲解分析暴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捐款捐物献爱心
市律师行业新联会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委员讲政治、顾大局,献爱心、展风采。倡议发出后,半天即收到64位委员共计6万余元的爱心捐赠,新联会班子成员立即采购物资,将600箱饮用水和600箱桶装方便面直接送抵门头沟区。
在受灾严重的门头沟区,15家律师事务所积极组织所内律师、行政等工作人员共60余人到单位周边道路、公园、社区等场所开展清淤除障及保洁、降尘工作。房山区律师协会迅速成立律师汛期救援服务队,第一时间将捐赠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基层一线。
法律援助
开展专题研究、专项培训
提前研判暴雨灾害引发的车辆房屋损失、保险理赔等法律问题,组织12348热线平台专家律师研究撰写相关问题解答指南,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升接线律师咨询解答服务水平。
开设咨询专席专门服务
在热线平台设置暴雨灾害相关法律问题解答专席,对暴雨灾害相关问题,在接线律师解答之后,根据需求安排专家律师提供进一步专门服务。
开展专门热词统计
针对群众咨询暴雨引发损害受灾相关法律问题,要求接线律师详细记录咨询问题、解答要点等,每日统计上报暴雨引发损害受灾相关法律问题有关情况,充分发挥热线平台反映社会矛盾晴雨表作用。
开通绿色通道,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对因暴雨灾害受到临时救助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暴雨受灾群众现场申请法律援助不便的,可以邮寄申请+视频审核的方式办理法律援助,必要时提供上门服务;在办理因暴雨引发的纠纷相关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强化情绪疏导和释法说理工作,引导受援人依法依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北京公证
某汽修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汽车修理厂的房屋租赁合同到期,急需腾退房屋。北京市潞洲公证处公证员仔细审查相关证明材料后,冒雨驱车前往该汽修厂上门办理,在水中站立一个多小时完成保全取证。
位于房山区的北京市嘉诚公证处、门头沟区的华夏公证处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咨询电话保持畅通,接待来访当事人,按期出具公证书,全力保障当事人公证需求,为受灾群众、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助力灾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北京市中信公证处、恒信公证处对受灾群众和企业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办理,做到当日受理、及时办理、快速出证,指导当事人通过公众号、官网等线上方式申办相关公证事宜。北京市燕京公证处公证员随时待命,紧贴群众需求,确保灾情期间公证服务不断
房山区
开通汛期法律咨询热线
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外,房山区专门增设区内法律咨询热线81387701,专人专岗,重点解答受灾群众法律咨询。
增设爱心窗口
在现场咨询窗口的基础上,增设爱心窗口,优先解答受灾群众的法律咨询。
开辟绿色通道
对于受灾群众提交的法律援助申请,实行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一次性办理法援申请手续,对于存在特殊困难的受灾群众,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受援人可后续补办有关手续,进一步做到惠民、便民。
昌平区
区司法局阳光中途之家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防汛减灾主题教育。通过教育专刊推送汛期抢险影像资料及防灾减灾应对措施,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学习防灾避险知识,引导其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服从防汛指挥部门统一安排。
昌平区流村地区的村居服务律师来到镇政府,协助接待受灾村民及亲属的来访,经过镇政府工作人员及服务律师的共同努力,来访群众满意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