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4年专题 > 为未成年人上网筑牢“防火墙” > 北京行动

这些少年法庭特色工作机制,被最高人民法院推介!

本站发表时间:[2024-01-03] 来源:京法网事微信公众号 作者:
  将专业司法社工力量
  引入民事审判新领域
  “她不能见孩子,孩子没有她这个妈!”
  4岁的小军怯怯地看向父亲:明明我有妈妈,为什么爸爸要说我没有这个妈妈呢?虽然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妈妈了,但面对狂躁的父亲,他不敢多说一句话。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呵护,母子亲情也不是一纸离婚书能断开的。作为父亲,在孩子面前要学会把大人之间的矛盾暂时搁置。否则,父母婚姻的不幸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你也希望孩子今后有个幸福的人生吧?”观护员反复劝导小军父亲配合母亲行使探望权,也为刚上幼儿园的小军争取一个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
  面对“陌生人”语重心长的劝导,小军父亲沉默了。经工作,在法院的心理疏导室,小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从一开始的不敢靠近、到分开时的恋恋不舍,在场法官、观护员,包括小军的父亲都不免动容。
  这场具有“破冰”意义的探望,终于让小军父亲意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他承诺将从最有利于小军成长角度考虑,尽量改善与小军妈妈的关系。
  将专业司法社工力量引入未成年民事审判,助力涉未成年人案件“案结事了”,实现未成年利益最大化,近年来,北京高院积极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将依法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目标,把未成年人刑事社会调查制度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在抚养探望类家事案件中引入专业司法社工力量,协助法院全面了解案情,参与案件调解,回访考察生效裁判文书履行,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市法院少年法庭开展涉未成年人民事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工作的指引(试行)》,建立起贯穿诉前、诉中、诉后的“全链条”工作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少年法庭已在260 余件疑难复杂、矛盾激化的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中开展该项工作,调撤率为78.1%;石景山法院在50 余件案件中开展该项工作,服判息诉率高达90%,相关经验被《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吸收采纳,并被列入2021 年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40 个重点项目、2022 年青年工作50 个实事项目。
  构建新时代未成年人
  融合审判工作新格局
  问题少年小李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很早就走上社会,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一次,在与赵某的口角中,冲动的小李挥刀将赵某扎成重伤,最终,他尝到了法律制裁的苦果。
  “对失足青少年不能一判了之,必须坚持跟踪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成人。”了解到小李是个孤儿、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和教育这一情况后,承办法官杨洁立即协调对接辖区帮教基地,为小李量身打造个性化帮教方案;为小李设定每月完成十多个小时社会服务的任务,交由团区委和街道监督考核;组织每月一讲,探讨违法犯罪小案例,引导他逐步提升法律意识,改变自身不良行为。最终,在法院主导、多方力量协作下,小李经过3年的持续帮教,回归了正常生活,还在爱心企业找到了工作。
  “对不起,我错了,我为自己的冲动和错误向您道歉!”“浪子回头”的小李,在领到自己第一个月工资后,主动找到了赵某,将其交给赵某作为赔偿金,并向赵某鞠躬致歉。“我更要感谢一直帮助我的法官阿姨,谢谢您,让我有机会重新开始我的人生......”
  司法保护助推“政法一条龙”“社会一条龙”融通发力、合力解困,是北京高院推动保护体系融合,将司法保护主动融入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的有力探索。此外,北京高院还积极探索审判职能融合、审判力量融合、保护机制融合,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法院少年法庭受案范围及统一归口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健全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探索构建贯穿诉前、诉中、诉后,打通立案、审理、执行的“纵横交贯”“内外融通”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新格局。
  发布未成年人
  网络保护新规范
  “网络服务提供者不能放任未成年人大额充值打赏行为,如果已经收集了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有能力识别大额充值系未成年人作出,却仍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可以认定平台存在重大过错。”北京互联网法院孙铭溪法官结合一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典型案例,就网络平台的法律责任进行详细释法。
  随着未成年人涉入网络空间的程度不断深化,未成年人遭受侵害及网络沉迷的风险与日俱增。如何应对司法实践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真正将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北京互联网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探索破解问题新招。该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发布《网络服务提供者未成年人用户账号管理指引》《网络服务提供者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投诉处理指引》,督促互联网平台更好地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就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权益保护提出了体系化、建设性工作建议。相关指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推介,获得广泛社会影响力。
  “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并处理涉及未成年人投诉和举报。”在与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互联护苗”暑期网络保护直播中,北京高院刘靖靖法官谈到,“网络平台是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最直接的渠道,互联网平台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严格把关未成年人用户平台注册流程,加强平台内容审核机制,对网络内容推送进行用户区分,优化平台青少年模式规则,主动维护未成年人上网权益。”
  走出法治副校长
  实质化履职新路径
  法治副校长是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的重要抓手。如何走出法治副校长履职新路径?延庆法院作出了有效探索。
  为配齐专业化法治副校长人才队伍,该院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法治副校长的选聘条件等内容。针对延庆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多的实际,将法治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倾斜,占法治副校长总数48.4%的干警在15 所农村及山区学校任职,覆盖50%的农村及山区学校。法治副校长还每逢双月前往任职学校“坐班”1 天,指导、协助学校依法、依规处理各类涉校矛盾及纠纷,2022 年8 名法治副校长成功协助4 所学校化解涉校矛盾、安全事故纠纷9 起,参与完善、修订校纪校规及学生会规章制度3 部。延庆法院还主动对接区教委,签订共建协议,设立“法融青春”法官工作室。一年多来,31名法治副校长积极开展工作,逐步构建出以学校、学生需求为索引的全新服务模型,助力辖区学校依法治校体系及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建设,受益人群超15万人。
  北京法院将法治副校长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探索建立党组成员挂帅、中层领导及优秀法官为主力军的法治副校长队伍,推进法治副校长履职实质化。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有522名干警受聘担任531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
  近日,四项工作机制被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动态》连续多期刊载推介,取得积极反响和广泛好评。
“我们将持续结合未成年审判工作实际,围绕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践行能动司法理念,主动探索、积极总结和培育全市法院少年法庭更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首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北京高院未审庭庭长陈伟红表示。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