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双十一”电商大促已火热开启,各大平台优惠福利轮番上线。在沉浸这场消费狂欢的同时,需警惕网络诈骗分子伺机而动,虚假链接、冒充客服等陷阱暗藏风险。为守护消费者财产安全,北京政法网整理了实用防骗指南,这份“安全锦囊”涵盖购物全流程风险提示,直击骗局要害、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下单前多一份谨慎,付款时多一道核实,切勿轻信陌生信息。

守好钱袋子
未标题-1.jpg双十一狂欢模式已开启!大家疯狂“剁手”抢好物,各种预售、红包玩法看得人眼花缭乱,可是狂欢背后,不法分子也已“摩拳擦掌”!收好这份超全网络安全指南,让你开心下单不踩雷!不法分子先给点小额返利拉你入局,等你刷的金额变大,就找“任务没完成”“账户冻结”等借口不返钱,还哄你刷更大的单“解锁”。突然接到“客服”来电,说你快递丢了或商品有质量问题,要给你退款补偿?别信!他们会引你进钓鱼网站填银行卡、手机号和验证码,一填钱就没了。务必去官方平台核实客服身份!不听不信不转账!详细>>

微信图片_2025-11-12_133110_640.jpg在双十一购物狂欢的背后骗子“趁乱”布下圈套,伺机下手,这3种套路千万小心!你的网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您订购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为您办理退款或重新发货。”类似的电话或短信是不是很熟悉?你的快递异常请拨打电话?突然收到了一条“快递派送失败”、“包裹到站领取”并附有取件码和陌生电话的短信。请注意,这可能是骗子的 “诱饵”。详细>>

W020251112483546543145.png又是一年双十一,购物车已满载,钱包已就位。当你摩拳擦掌准备开启购物狂欢时,黑暗中的“他”也已上线——没错,就是无孔不入的诈骗分子!今年的骗术升级换代,更具迷惑性。不想让你的辛苦钱打了水漂?那就收下这份双十一购物“防骗秘籍”,让我们一起来拆穿他们的表演!诈骗剧本1:你在社交媒体或购物平台看到一款心仪的商品,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或是号称“内部渠道、特殊优惠”。一旦你付款,对方便会使出浑身解数试图掏空你的口袋,然后将你拉黑删除,人间蒸发。详细>>

640 (3).jpg一网友近日在社交平台吐槽称,某电商平台“双11”预售的羽绒服尾款金额悄然上涨,最终不得不选择退款重拍。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一些消费者反映,支付定金后遭遇尾款上涨、预售比现货更贵的怪象。“双11”将至,各种购物软件充斥着“全年最优惠”之类的宣传,然而部分商家或抬高价格牟利,或在尾款支付环节涨价,各种价格乱象让消费者蒙圈。那么,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维护呢?红包、消费券、VIP专享、官方立减、店铺优惠、限时补贴、品类补贴、超级补贴、淘金币加抵、主播折扣券、惊喜购物券、叠加店铺红包……详细>>

未标题-3.jpg“双十一”消费季已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购物平台的直播间“蹲守”优惠、领取带货主播的优惠券进行购物。然而,在享受折扣与便利的同时,一系列消费问题也随之浮现:商品出现问题能否向主播维权?直播间购买到假货应如何处理?如何有效固定证据,保障自身权益?因主播影响力在直播间消费后存在商品质量瑕疵等问题,维权对象是谁?法律明确区分了直播间作为销售渠道与作为推广媒介的不同责任形态,消费者在维权时应首先识别主播及直播间的法律身份。详细>>

更多>>
图解“双十一”
政法护消费 更多>>
专题推荐
11b.jpg 11b.jpg 11b_副本.jpg 11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