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提示

北京将打造首批71个轨道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

本站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赵莹莹
  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必须要坚持城市发展跟着轨道走。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昨天公布,市政府已于近日正式印发《北京市轨道微中心名录(第一批) 》的批复,首批要打造71个轨道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其中朝阳、昌平和通州三区最多。
  何为轨道微中心?是指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简言之,就是轨道站点周边大家喜欢去的活力中心。
  2018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的意见》,提出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打造微中心。在综合考量站点在轨道交通线网中功能定位、交通级别、周边用地、区位条件等因素后,结合在编试点单元控规范围、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及市郊铁路重点项目,并结合各区实际,本市筛选划定了首批轨道微中心名录,共71个站点,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
  “轨道微中心立足于形成我市未来功能复合、高品质、服务人民的活力中心,与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各级城市生活服务圈有机融合,推动城市空间的共建共享。”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微中心站点周边一般布局生活性服务业等多种功能和公共设施,使市民在完成日常通勤的同时,能够就近完成购物、娱乐等活动。此外,通过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开发,以及高品质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形成便捷高效的、有温度的、具有空间可识别性的场所。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首批71个轨道微中心,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亦庄等14个区,其中以朝阳区数量最多,包括东风站、东大桥站等10个微中心。通州区和昌平区分别有9个,具体包括未来科学城南区站、黄土店站、通州永顺站、新通州西站等。
  以昌平区为例,未来科学城南区站和黄土店站都将打造为轨道微中心。其中,未来科学城南区站一体化开发项目以“打造高效集约城市空间,建立便捷交通网络,营造规模效应的商业氛围,实现设施资源共享,体现城市景观多元渗透”为思路,整合用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强化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打造北京地铁17号线的微中心亮点。
  经开区第一批轨道微中心,涵盖亦庄新城范围内6座地铁站点,分别为地铁亦庄线沿线的荣昌东街站、同济南路站,以及地铁17号线二期规划在建的亦庄站前区南站、次渠站、次渠北站、北神树站。据了解,亦庄站前区南站规划以车站为核心形成混合模式综合性的复合城市空间,提升区域影响力和土地使用效率,推动区域文化、科技、生态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站城产一体化”开发。
  按照规划管控要求,轨道微中心范围内商业、商务、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公共功能用地面积占比将达到30%以上;主要建设用地一般较所在地区同类用地开发强度高10%以上;地面步行系统路网密度应达到道路网密度的1.2-1.5倍;轨道微中心及周边地区应构建地面人行道、地下通道、空中连廊、过街天桥等立体化的步行设施网络。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表示,下一步,将发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一体化专班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与各区一起打造轨道微中心,提升城市活力。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