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中小企业应急救助制度是一份“六保保险”

本站发表时间:[2020-07-31]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英锋
  《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修订草案)》(简称《条例》)日前提交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条例》提出,对中小企业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创业管理、高技能等人才提供资金、落户、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支持,建立中小企业应急救助制度,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产业安全等突发事件,且对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时,政府部门应当给予税费减免、房租减免补贴等专项政策扶持。
  北京市拟建立中小企业应急救助制度,给众多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这一制度彰显了对中小企业的重视,是对中小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创新完善,是对中小企业的加码支持和兜底保障,有助于中小企业增强应对突发事件、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底气,给中小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是经济运行体系中的毛细血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力量,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乎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稳住中小企业,就是稳住经济的“半壁江山”,就夯实了“六保”的基础。
  中小企业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较差,一次自然灾害的侵袭、一次安全生产事故、一次资金回流受阻或受到疫情影响等,都可能让一些中小企业遭遇严重损失,甚至陷入困境一蹶不振。近年来,各地政府以及金融单位、央企等等一直在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出台了不少政策,采取了不少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些支持又进一步扩面提级,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同时应当看到,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局限于部门性、行业性政策,而且有的是临时性措施,统筹性不强,层级效力很低,支持扶持效果有限。
  此次北京市拟以地方法规的高规格形式建立中小企业应急救助制度,有望确保制度的权威性、规范性、稳定性。这一制度既是政策措施,也是刚性的地方法规,对应的是政府部门、有关单位的法定救助职责以及中小企业的法定受助权利。
  根据《条例》,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产业安全等突发事件,且对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的,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给予税费减免、研发补助、房租减免补贴、就业保障、融资支持、政府采购等专项政策扶持。北京市拟建立的中小企业应急救助制度,明确了应急救助的情形、主体、重点和路径,形成了救助责任的闭环,还能有效整合救助资源,统筹协调救助力量,提升救助效率,奠定了长效运行的基础。
  中小企业应急救助制度是一份“六保保险”,受益者既有中小企业,也有关联的劳动者、产业链供应链,甚至还有整个市场环境、经济社会秩序。本质上,立法专项建立中小企业应急救助制度,是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环境的法律创新,对支持中小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运转大有裨益。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