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图

北京法院 “微创新”触动“大变革”,这些亮点你要知道!

本站发表时间:[2020-01-09] 来源:京法网事 作者:

  2020年1月8日下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举办全市法院“微创新、大变革”演说会,对最近两年来北京法院推出的一系列新改革、新制度、新举措进行了集中展示,受到了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

  这是北京法院首次以“跨年演说”的形式对过往工作深度总结,是北京法院对自主研发司法产品、司法服务、司法机制的一次创新性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了北京法院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开展各项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本次活动,呈现出五大创新亮点,引发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

  天平链

  “天平链”是“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一次深度运用,是北京法院的一大创新。这一技术的运用,颠覆了互联网场景下的举证、质证、认证规则,对诉讼活动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网络侵犯人格权类案件为例,如果当事人遭遇了侵权,传统的举证模式是对侵权的文帖进行公证,而这一过程中侵权人随时可能把帖子删除,造成举证的巨大被动,也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的耗费。

  如今,借助“天平链”技术,当事人、律师均只需通过“天平链”系统及时截图并上传有关侵权信息,即可形成一份客观的数据信息。这一信息不可篡改、高度保密、成本极其低廉并可以被人民法院提取、验证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大幅降低了当事人、律师的举证成本,极大便利了律师、当事人。

  在合同领域,这样的存证技术创新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今,很多合同都在通过这一技术进行存证。这种探索,既解决了合同保管的难题,也解决了合同被篡改的担忧,更为合同的全面履行提供客观的证明标准。可以预见,这种技术的全面推广,将大幅度提升合同全面履行的比例,为社会诚信的巩固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北京法院开展这样的创新,表面上看并不是什么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却既能在诉讼场景中极大的方便诉讼当事人,又能在非诉讼领域提升全社会的诚信程度。体现出北京法院改革举措鲜明的问题导向、鲜明的时代特色、鲜明的互联网特质,对此我们应予高度肯定。

  执行款“案款管家”

  执行难,及时发还案款也很难。在北京法院,每天划转、汇款到法院账户上的执行款数万笔计。如果通过传统的人工方式逐一核对信息,再走内部审批流程发还案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工作效率极低,不能保证当事人及时拿到执行款。

  北京法院发现这个问题后,进行充分调研,坚持一切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坚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指导思想,在执行领域推出了“案款管家”这一创新举措。

  以北京朝阳法院为例,为了保障执行款及时发还,法院和银行联合推出了一项特殊金融服务:“案款管家”。

  银行根据当事人或法院授权,为执行案件申请人开立一个案款电子专户,案款执行完毕后,由银行协助法院把钱打入专户,银行、法院分别给当事人发短信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凭身份证,到全国17000家工行网点中的任意一家都可办理领取案款,无需等待、无需没有必要的内部审批,一步到位发还案款,极大方便诉讼当事人。

  进行这样的创新,需要北京法院配置各种人力资源和制度资源。可以想象,法院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会专门与银行对接,认真核算并进行审查监督,确保工作准确无误。这些流程全部在后台完成,当事人申请执行后,只需等待查收案款即可。

  让信息多跑腿,让当事人少跑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北京法院一直在努力。始终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北京法院的努力就是这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移动微法院

  近年来,北京法院利用新技术推动工作机制变革,北京法院已经集体转变为具有互联网化特质的法院。

  打开微信,在最右上角,点击“放大镜”选项,微信会弹出一个搜索框,在这个搜索框中输入“北京移动微法院”,你就可以捕获这个如宝藏般的微信小程序。

  这个小程序是大众普法神器。有问题你可以在这里进行权威法律查询,有困惑可以申请在先线律咨询。凡是一个智能法律应用程序所应具有的功能,你都能在北京移动微法院上找到。试用过这个小程序的人对此赞口不绝。

  在这个小程序中是当事人、律师的诉讼神器。北京移动微法院可以实现办理网上立案、网上交诉讼费、网上申请诉前调解,甚至还可以实现网络阅卷、网络申请跨域立案等。

  未来,律师可以实现在办公室边喝咖啡边立案,边喝茶边手机阅卷,真正变成一个“精英律师”。为了加持这种精英范儿,北京法院在后台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这种努力,你可能看不到,但是此刻你应该知道。

  诉源治理直通车

  司法改革后,法院的法官员额锐减,但是与此同时,法院受理诉讼案件的数量并没降低。在一些法院反而呈现出一度井喷的态势。

  案子多、员额少,这个矛盾一直存在,并将长期存在。法官的精力在大量案件涌来中被全面稀释、全面耗散,在诉讼活动中每个案件当事人获取的诉讼服务十分有限,诉讼体验也不如预想的那般美好。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无法增加法官员额的情况下,北京法院按照中央和最高法院的要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配置一部分人员,走出法院,走进社会矛盾多发的最前沿,通过化解矛盾纠纷,将法院的司法智慧以更直接的方式向社会输出,从源头上化解纠纷、减少案件数量。

  实践证明,这一努力是正确的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

  “立审执破一体化”机制

  改善营商环境是2019年的年度热词。

  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了《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继去年大幅提升32位后,今年又跃升15位,全球排名升至第31位。在排名提升幅度上,连续两年居于全球前十位,引发了全世界的瞩目。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一成就的取得,北京法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世界银行对中国进行评价时认为:中国营商环境的巨大进步,源于取中国“大力推进改革议程”。在影响这一评价指标的系列改革措施中,北京一中院推出的“立审执破一体化”机制,无疑是这些改革中的突出亮点。这一机制既是对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制度探索,也是对破产审判工作的进一步优化的探索。

  演说者在这一创新举措的展示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北京破产法庭审理的一起案件,基于“立审执破一体化”机制的指引,法官能动司法、行积极作为,推进一家高科技企业的破产重整计划,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效。这一探索,实现了案件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也实现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成为北京法院为优化中国营商环境作出持续努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次演说会是北京法院“微创新”典型的一次集中亮相,真切反映出在司法改革步入深水区后,北京法院以“微创新”触动“大变革”的点滴努力。这些努力,是改革大潮中的一次次艰辛探索,看似微小却事关重大,看似微观却用心良苦。

  什么叫初心?如北京法院这般,在改革中坚持改革,在探索中巩固改革,只为了让改革效能发挥到极致。我想,这应该就叫初心。

  什么叫使命?如北京法院这般,在困难中自我加压,在压力中寻求变革,只为了让伟大的国家更加美好。我想,这应该就叫使命。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