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忠诚警魂

“社牛警长”尚长平:凝聚“常乘客”星火力量 点燃社会互助正能量

本站发表时间:[2023-09-06]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群众有多少种需求,民警就有多少种身份”。北京公交总队就有这样一名民警,作为特警,他推动制定了全国首个行业反恐怖防范工作规范;作为驻站民警,他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常乘客”机制,树起群防群治安全屏障;作为志愿者,他成立普法联盟,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不同的身份转换,练就了他“社牛”的本领,他就是公交总队宋家庄站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警长尚长平。2023年第二季“北京榜样•最美警察”评选中,他光荣上榜。
  立足公交公安职能  探索百姓出行“平安路”
  2013年,毕业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尚长平来到公交总队特警大队。面临不断增长的公共交通客流压力,身处特警岗位的他开始思索,如何才能在当下更好地做好反恐防恐工作?他学规范、啃书本,逐字逐句研读法条,凭借刻苦的钻研精神,研究制定了全国首套“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省际客运”行业反恐怖防范工作规范,并由国家反恐办推广全国学习。
  2018年,带着6年“公交反恐”工作的经验成果,尚长平前置一线来到宋家庄站派出所。面对新岗位、新挑战,他一方面利用专业知识,提升民警反恐防恐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他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反恐工作体系,进一步拉近警企距离,从监督向合作进行转变。
  定位变了,思路更开阔了,企业对反恐防恐工作也更加主动了。尚长平充分发挥工作优势,通过熟练掌握的人防、物防、技防等规范标准,配合属地街道开展隐患排查、制定反恐防恐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维护辖区地铁站口秩序。
  同时,尚长平发现某地铁站周边常有黑车揽客、堵口摆摊、散发小广告等现象,影响了进出站乘客的出行畅通,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多次上门与街道综治办沟通协调、制定可行方案,通过增派警力动态巡逻、设立治安岗亭增加保安值守、派驻安保人员培训并组织联合演练,慢慢地清除掉了顽固的站口“牛皮癣”,使站口秩序得到改善。看到秩序井然的站口以及进出站乘客脸上的笑容,尚长平内心充满了喜悦。此时,他内心笃定了一个想法:公共安全和秩序的维护,一定不是警察一个群体在战斗。
  投身社区公益  拓展群防群治“朋友圈”
  十年,三个岗位的轮转,使尚长平对基层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层的理解,投身公益,则来自于一次偶然。
  那是2019年一个酷暑难耐的夏天,尚长平发现有一位老人在辖区地铁站口附近徘徊,上前询问发现老人意识不太清楚,随后他将老人带回警务室,通过在其随身携带的物品中了解到了老人所居住的社区信息,第一时间联系到社区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随后,工作人员和家属将老人接走。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聊天,尚长平了解到辖区周边社区内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群体安全意识不强,加上社区志愿人手缺乏,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
  “小切口撬动大治理,辖区百姓的安全意识提升,才能更好地助力‘平安出行’。”想到这里,尚长平决定要投身社区公益。他组建了宋家庄站派出所志愿服务队,先后前往老年公寓、养老中心、儿童福利院、孤独症康复中心等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出行安全提示,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难题。
  在尚长平的不断坚持发动下,周边单位、企业,一起投身公益活动,志愿团队不断扩大。同时,他还与海关、法院等单位联合成立普法联盟,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开展普法宣传和安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更是让许多小学生成为了小小普法宣传员。
  “一个人,上学校,问我什么不知道。低下头,快点走,前面追上小朋友……”
  这些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童谣,就是尚长平教给孩子们的普法童谣,提高孩子安全意识的同时,也通过他们让“平安”的理念传得更远。
  建立“常乘客”机制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北京地铁27条线路,475座车站,807公里的总里程,客流量庞大,可以想象,安全出行的背后也存在着各种看不见的风险隐患。
  “独木难成林,百川聚江海,警察的力量有限,只有将身边的力量调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的平安出行……”尚长平经过一番思考后,依托组建志愿者团队的经验,开始探索建立“常乘客”机制,把经常乘坐地铁的人纳入“常乘客”队伍,定期开展安全技能的培训、演练,让他们成为公交民警的“千里眼”、“顺风耳”!
  说干就干,他开始到辖区沿线的街道办、乡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登门拜访,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强大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让“常乘客”成为辖区耳熟能详的品牌。如今,“常乘客”队伍有了上万人,他们协助化解乘车纠纷、制止不文明行为、提供救助服务、提供违法犯罪线索等,多次为民警维护治安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撑。
  曾经,一位住在地铁宋家庄站附近的“常乘客”大爷,反映早高峰期间常能看到一个男乘客不停地排队候车,就是不上车。按照安全培训的内容,大爷怀疑这人可能是小偷。第二天,尚长平和同事根据大爷的指引,很快发现该人的可疑行为并将其锁定,在嫌疑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实施了抓捕,在“常乘客”大爷的帮助下,嫌疑人被绳之以法。
  还有一次,在地铁5号线东单站一名正在等车的女子突发疾病倒地,一旁等车的男孩发现后,立刻喊来妈妈。孩子妈妈上前和周围乘客、地铁工作人员一起救助。孩子妈妈是一位麻醉科医生,同时也是“常乘客”的成员。“听得到我说话吗?”“听到了眨眨眼”“给你打120了好吗?”“医生马上就到了”“不害怕啊”……在施救的过程中,“常乘客”妈妈在站内民警的协助下,一直保持着跪姿一边救助一边对女子进行安抚。不久后,120急救人员到达,“常乘客”妈妈非常专业地告知急救人员该女子之前的症状和表现,直到急救人员将女子抬上担架,“常乘客”妈妈才带着孩子默默乘车离开。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法官律师帮助调解矛盾纠纷,还有劳模榜样共同参与反诈宣传。2022年,“常乘客”项目在北京市第八届机关事业单位“我为改革献一策”活动中获评创新B类优秀项目,后来又研发开通“最美常乘客”微信小程序,方便“常乘客”更快捷地将线索信息报送上传,还能及时了解安全培训内容及更多活动信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常乘客”的建立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身披铠甲的英雄,能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以每个人的点滴力量绘就对“平安出行”的美好向往,点燃社会互助的正能量。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