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忠诚警魂

刑警姜自瑜:“磨刀石”是怎样炼成的

本站发表时间:[2023-12-04] 来源:美丽丰警微信公众号 作者:
刑侦,是公安队伍的“尖刀”部门
“刀”快不快
“磨刀石”起了很大作用
十二载刑侦岁月
修炼了心性、沉淀了时光
将一把寒光毕露的“刑侦尖刀”
转变成了一块质地精良的“磨刀石”
在案管组的岗位上磨砺尖兵、发光发热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季度“美丽丰警”
规范执法标兵——刑侦探长姜自瑜的世界
  半路出家——我有一个警察梦
  18岁的姜自瑜不会相信,25岁的他如愿成为了一名刑警侦查员。
  1987年出生,经历90年代的温馨童年,玩“警察抓小偷”游戏都在争取一个扮演“警察”的机会。
  “从小我就觉得能穿上制服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儿,愿望就是当一名人民警察。”出生在一个“硬核”家庭,父亲和哥哥身着戎装的军旅生涯让他羡慕不已,制服梦从小就种在了他的心里。
  然而,走到高考这个分叉路口的时候,由于发挥失常,没能进入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他离梦想又远了一些,成为了一名材料专业的理工科大学生,可他一直坚信“敢想敢做,梦想终究会到达”。
  “人生是滚烫的,有梦想就要去追逐,星夜不问赶路人。”大学的时光,姜自瑜花了不少心思学习法律和公安基础知识,把握住了考研的机会,成为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
  这段时期,姜自瑜对法律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如愿加入了公安队伍,成为了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刑侦支队的一名侦查员。
  初入警营——正义,不是简单的两个字
  刚刚上班,姜自瑜凭借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进入了刑侦支队案管组工作,协助对全局刑事案件进行审核。
  通过大半年的实践,他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发现不熟悉执法流程、没有办理过具体案件,理论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于是,他主动找到了支队领导,说出了那句藏在心里的话——“我想去战斗一线!”
  就这样,姜自瑜成为了自己梦想中的刑警,来到了那个心中的“重案六组”。身穿一袭便衣、肩挎黑色挎包、夹着工作笔记本,成为了他的日常打扮。
  现实中的重案刑警工作是什么样子?
  刚来队里的前几年,姜自瑜接到了很多他以为的“小案件”。“我当时不理解,都是重案队的人了,为什么总办这些案子”,他有点失去了耐心,产生了怀疑态度,直到看到了队长王莹雪的电脑文件夹,让他转变了想法,深刻理解了警察的社会意义,更明白了这是前辈们对他的考验。
  “这是我接手的18年前的案子……”
  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一份份细致的研判报告、一篇篇手写询问笔录映入眼帘,姜自瑜呆住了。许多年来,王莹雪从未放弃过对这个线索渺茫案件的追踪,他每年都会结合最新警务技术跟进研判,汇总在一个文件夹里,简直是一部刑侦发展纪录片。
  “刑警,没那么简单,学会永不放弃才能真正当好一名刑警。”王莹雪的教诲一直鞭策着他。2020年,此案告破,王莹雪成功抓获了一直以流浪汉身份隐匿的犯罪嫌疑人。
  “周围的领导和同事用永不放弃的努力教会了我:刑事侦查远不止想象中的神秘、惊险,需要更多的是专业技术、知识积累和极度的细致与耐心。”
  正义,从来不是简单的两个字。
  重案尖刀——成为刑警中的刑警
  几年的沉淀让姜自瑜养成了雷厉风行、务实求效的工作作风,形成了追求极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重案民警被称为刑警中的刑警,是因为敏感、敏锐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刑所捆绑作战期间,姜自瑜经常和所里民警一起探讨案件、研判线索,在一次细致梳理线索中,仅从一页笔录中的细节便发现有个诈骗案件并不简单……
  他经过半个月的外围侦查,确定了案件背后的“隐案”,最终在外地将嫌疑人抓获,串并各类案件14起。
  很多案件的外在表现是一样的,而内在原因各有各的不同,重案民警就是要在细节中抽丝剥茧,在现场中还原真相……
  在重案队的这十年时间,凭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姜自瑜经手的600多起案、事件全部结清,理论与实践也终于齐头并进。
  穿针引线——案管组是个细致活儿
  在北京市公安局警务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姜自瑜再次挑起了重担,回到了刑侦支队案管组的岗位上。十年兜兜转转,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警队新人了。
  案管组工作,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高,是“穿针引线般”的细致活儿,既要准确把握每一起案件的法律适用,又要熟悉各种平台操作,还需要统筹支队内部警情、案件、财务、场所、案卷,更要对全局的刑事案件进行全流程、全方位、全环节的监督管理,稍有差池,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
  刚接手案管组工作的姜自瑜,全力研究学习市局改革文件、意见、实施方案,参加法制部门的培训,自身先领悟改革精神。
  到刑侦支队的9个驻地送训到岗,针对不同业务队的管辖范围,逐队逐人培训并答疑解惑。
  他运用自己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办案经验,对全局的疑难案件进行审核把关,向民警耐心详细的讲解案件中的问题,辨析案件总体方向、后续应当采取的措施。  
  姜自瑜的身份也从“刑侦尖刀”升级成为了“尖刀部门的磨刀石”,他用坚守和付出,有力提升了队伍执法水平。
  改革赋能——小案管发挥大作用
  5505分钟52秒,是姜自瑜的手机号码本月拨打电话的时长,这也是他的常态。他说:我的电话打多了,基层民警就能少奔波了。
  随着公安改革步步深入,刑侦支队系统谋划、主动破题,立足“分局主战、派出所主防”要求,围绕民警需求,探索改革赋能的各项措施, 而姜自瑜所在的案管组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线上审核提效率
  姜自瑜和案管组的同事们,首先就将以往的报卷审核方式改为线上审核,极大的节省了民警办案时间及相关办公经费消耗。截至目前,线上审核各类案件已达4000余起,按照平均每起案件2个小时的往返时长,15公里的通勤距离,直接节省民警办案时间8000余小时,节省燃油里程6万余公里。
  ——疑难案件有出口
  组织协调丰台区检察院、法制支队成立“疑难案件公检联动会商机制”,为大量疑难案件寻找了全新解决方式。机制运行以来,累计解决各派出所疑难案件50起。
  参与会商的民警,直呼“解决了大问题”。
  ——汇拢线索强支撑
  强化协同作战,建立“传统多发刑事案件盯办机制”,以严督导、强支撑为总原则,在支队和派出所多发刑事案件中汇拢线索,与支队“侦查中心”紧密合作,将研判好的线索趁着“热乎儿”就推送到民警手中。
  刑侦支队案管组也成为了分局刑事案件的管理中心、咨询中心和支撑中心。
谋在新处、干在实处
姜自瑜当好了规范执法的“排头兵”
成为了警务改革的“有心人”
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他正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
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