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案 > 以案说法

无“聊效”心理咨询谁来监管

本站发表时间:[2019-09-0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近日,有媒体揭秘了心理咨询行业的乱象。有的心理咨询师恶意拖延时长、诱导过度消费,价高时长“聊效”甚微;有的虚假宣传、违规从业,“山寨”从业资格证书充斥市场,心理咨询师真假难辨;还有的患者4年花了40万元高价,想退余款却被威胁公开隐私录音等,可谓触目惊心。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不少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求助心理咨询师也成为首选,这就使得这一职业成为最具发展前景和从业人员最紧缺的行业之一。但由此而生的一些心理咨询乱象,不仅对患者毫无“聊效”,甚至还造成了“二次伤害”,损害患者利益的同时,更阻碍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造成心理咨询行业乱象的原因首先是入职门槛低,缺乏准入机制。有些私人开办的心理咨询机构,准入与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根本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培训,有人只是上个“速成班”或是通过“山寨”培训买到的“证书”,摇身一变就成了咨询师。这些人不具备“拯救心灵”的专业本领,可能会延误患者病情。还有一些人缺乏职业道德,出现类似以公开隐私威胁患者的欺诈行骗行为。

  其次,心理咨询行业缺乏行业管理机制,监管不到位。在社会上开办心理咨询机构仅需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审批,并不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权限之内,而工商部门的监管范围通常仅限于证照是否齐全,是否超范围经营等。对于具体的咨询、治疗过程结果是否规范、是否过度医疗等问题,缺乏专业领域的认定和监管能力。此外,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三不管”局面,造成行业的混乱、无序发展。

  心理咨询是在与人的心灵对话,并不是普通“聊天”,咨询师需要非常深厚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的职业作风。为了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很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准入机制与监管机制,消除乱象。

  首先,要对心理咨询师的从业资格进行明确的界定,提高准入门槛。对咨询师的学习经历、从业背景都要严格限定,规范从业人员资质,引导心理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其次,明确监管部门、出台监管标准。制定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价格标准以及监管处罚条例,严厉打击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加强从业者的自律意识,将行业导入健康发展的正轨。

  此外,笔者也提醒患者,要提高识别能力,出现心理问题应当选择正规的治疗途径,不要随意到无资质的心理咨询诊所,杜绝“二次伤害”。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